老樓周記:拆解旅遊業不濟之謎 - 劉兆昌

老樓周記:拆解旅遊業不濟之謎 - 劉兆昌

勞動節假期,鄉下叔父、堂弟及弟婦,一行三人來港探老爸,老樓問他們過關時候多不多人,他們說比起以前少了很多,「諗住買兩樽白花油便算,冇諗住買其他嘢」。今年勞動節三天假,內地旅客增一成,但對零售沒有太多的幫助。
看回過去一年,香港景點多了不少,為何不去看看?他們說一式一樣,如主題公園依然咁細、產品同內地差不多,只因品質問題兩地仍有差異罷了,買牙線都不用買那麼多,同樣是「made in China」,只是打了個品牌印便賣貴啲,所以除了品質之外,價錢差不多。
聽了他們的意見,大約知道為何內地客不來港消費,趕水貨客不是主因,而是缺乏來的動機,冇可能一年去兩次主題公園、每月來港買洗頭水、化妝品,等如港人也不經常過澳門的心態一樣,即使有新酒店落成,也會想是否格調一樣沒有特色,倒不如儲一年錢去美國賭城仲過癮喇。
正因如此,香港金舖開始縮、酒店要起慢一點,而旅業人士認為旅發局要向歐美或其他地區多點推廣來填補內地客的損失,亦知道了香港缺乏特色、不再地道的旅遊點不能再翻炒。
反而那些街頭小食、活化小墟更具吸引力,不要再以為用銀錢堆砌出來的人工景點萬試萬靈,多一點特色的場地,免被遊客認為香港是沒有創意的地方,回復購物和富有特色的美譽。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