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暖胃補中氣

艾灸可暖胃補中氣

【本報訊】調節飲食可改善胃寒,註冊中醫師陸英英表示,曾有40多歲中年男士因持續疲倦、面色蒼白、吃飽後胃痛、容易腹瀉等不適求診,「食少少油膩嘢,甚至食薯片都屙,出街成日要搵廁所,情況越嚟越差」。他每當進入冷氣地方如商場,便會因受寒而受胃痛困擾,需求診接受治療。
陸指門診因腸胃不適症狀而求診的病人中,約一半人都有胃寒,相信與都市人飲食習慣有關,加上工作壓力大加重症狀。上述男病人原來自小已容易腹瀉,「食薯片都屙」,經診症後認為是由先天胃寒引致,病人接受具有溫中健脾效用的中藥治療後,胃寒症狀大有改善。

有患者「食薯片都屙」

臨床上中醫可用中藥、針灸或艾灸,改善胃寒病情。用藥則以溫中健脾、溫胃散寒為主,例如乾薑、白朮、茯苓及木香等中藥。胃寒病人進行艾灸,同樣可溫中散寒及止痛,有紓緩作用。中醫會在與胃有關的穴位施灸,包括常用的中脘、下脘、天樞及神闕等穴位。其中天樞是胃經穴位,在神闕施灸有暖胃、補中氣的效用。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