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仍在審視可疑數據

期刊仍在審視可疑數據

【本報訊】楊丹的論文原刊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ACS)》,期刊接到該文涉造假的投訴後,一度重審有關資料,但《蘋果》報道刊出後一日,期刊就收回重審的通告,港大即以此力撐楊丹,強調期刊已接納論文。但有關更正其實與涉造假的手法無關,《蘋果》另向期刊查詢,發現美國化學學會仍在審視涉造假的問題。
刊登楊丹論文的《美國化學學會期刊》創於1879年,每周出版,是化學界最重要期刊之一,出版的論文涵蓋化學所有範疇。期刊2014年7月刊登了楊丹有關螢光探針的論文,但早前就在網站加上「編輯重審」的通告,指期刊得悉有人對論文中圖像的展示有關注,期刊編輯會檢視有關問題,但未有透露詳情。

更正只涉圖片剪裁

楊丹在前日的回覆中,指已向期刊提交補充資料並獲接納,《蘋果》報道刊出後,期刊昨將通告除下,並發佈楊丹提交的更正。港大立即通知《蘋果》,指期刊已接納楊的補充資料,又多次強調期刊接納是重要證據。但記者發現,該更正與涉造假的手法無關,僅涉及論文中部份圖片經過剪裁,期刊接納剪裁圖片的目的是令結果更易展示,故收回通告。
《蘋果》就3種造假手法及港大調查中的專家發現向JACS查詢,昨獲美國化學學會回覆,指期刊已知悉問題,但仍未完成審視,現未能評論,但就強調期刊的編輯會嚴格按照出版道德委員會的指引審視有可疑的數據。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