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黎明宣佈取消第一場演唱會時,全城譁然,原本廣受關注的「行李門」也被晾在一邊。正當大家以為黎明成功吸引公眾注意力、轉移「行李門」視線而救了梁振英一命時,社會大眾翌日又討論黎明成功化解危機的手法,並無一例外與梁振英比較,結論當然就是兩人有天與地的表現。想不到,梁振英同樣會在黎明演唱會危機中「中槍」,並徹底暴露其極度差劣的處理危機能力。
在現代社會,任何大型機構、企業或政府都經常面對不同挑戰,其中不少會演變成危機,一旦處理失當,輕則前功盡廢,重則賠上老本,令其機構、企業或社會走向衰敗。因此,對任何政商領袖而言,危機處理能力的重要性都凌駕於人事、經營、財務等管理能力,是衡量其價值的最重要一環,其他能力的缺失只影響企業或社會的發展速度,但缺乏危機處理能力,其企業或社會極可能蒙受沒頂之災。
可以說,一個好的政治領袖,不僅能化解危機,還能轉危為機,使其政府更孚民望;相反,一個差勁的政客,面對危機時必然小事化大,不斷自我製造陷阱、引爆炸彈,將危機擴大、深化,不僅自己深陷其中,社會也深受其害。古今中外,不乏先例。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1962年面對前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威脅,果斷地以封鎖古巴反制而迫退前蘇聯,化解這場古巴導彈危機而名垂千古;德國首位女總理默克爾面對08年金融海嘯,不僅帶領德國度過危機,還進一步鞏固德國在歐洲領袖地位。
另外,1998年長江大洪水,副總理溫家寶兼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當荊江大堤危在旦夕、洪水威脅武漢時,他一再押後炸堤分洪,最後賭贏了,既使荊江大堤外數百萬人免受威脅,也保住了武漢,化解此危機也成為他登上總理寶座的大功績。相反,台灣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八八水災」,面對四十年最嚴重水災,既沒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也沒第一時間召開國家安全會議部署救援,還婉拒美日的救援協助,一年多的政治蜜月期就此告終,成為他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謊言不絕 振英冇膊頭
黎明雖非政商領袖,卻是樂壇巨星,遇到演唱會危機時,做法簡單卻很奏效,就是透過臉書直播功能,第一時間與公眾直接溝通。在沒有經理人及公關大員等人提點,也沒講稿台詞,只是一臉焦急地不斷致歉,一力承擔責任,叫大家不要責怪政府,是他決定使用中國製布料而犯下低級錯誤。他之後就盡力補救,使第二場得以舉行。他第一步走對了──就是道出事實,然後憑着大家看得見的真誠、承擔和盡力解決問題的態度,收穫公眾掌聲,得到諒解,一場「關公災難」輕易化解。
梁振英呢?他上任以來也面對不少大小不一的危機,僭建、收取澳洲公司五千萬元、陳茂波劏房囤地等,皆以「語言偽術」和謊言應付,千錯萬錯就是他沒錯。雖然在北京及建制派護短之下,公眾無法透過現制度找出那些真相,但對他的品格也越來越鄙視,累積下來,其「大話精」形象深入民心。可以說,他從未成功化解過一次危機,只是把它們都掃進地毯底。
梁振英應對「行李門」危機的方式,仍是一如以往的不斷說謊。從他自稱沒有表露特首身份、頌昕與母親沒享受特權,到指稱頌昕享受的「禮節送遞」每天都發生一兩宗……,事後都證明全是大話或語言偽術。而且,機場職員頂着巨大壓力、力拒「特事特辦」而與梁唐青儀糾纏50分鐘,最後屈服了,卻成為梁振英的卸責對象,是他們向頌昕提供這種特殊服務的。更甚者,在危機暫告一段落,他又走出來「點火」,例如譴責《壹週刊》記者在史丹福大學校園追訪頌昕等。
總之,他全沒應對危機的能力,所做的跟黎明截然相反,結果就是:小災難變大災難,小危機變大危機。這樣的人,還能勝任特首?!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