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離奇消失 原告變被告

數據離奇消失 原告變被告

【本報訊】港大學術造假的調查「死無對證」,全因港大只收到投訴人王凱峰所提供的數據,楊丹一方聲稱原本儲存在大學實驗室電腦的數據被刪除,連有備份的個人手提電腦都離奇遺失,結果令調查焦點落在投訴人有否竄改數據誣告。王凱峰批評港大在接到投訴後未有立即封閉實驗室保護證據,最終數據全失,他由原告變被告。

投訴人王凱峰直接向時任首席副校長錢大康舉報,但錢未有換人處理。

港大被斥無保護證據

王凱峰發現實驗無法成立後,與團隊利用多月時間暗中收集楊丹團隊儲存在大學電腦的數據,並從中發現造假的手法。王整合並向大學提交有關數據後,楊丹團隊卻聲稱原本儲存在醫學院實驗室電腦的數據全部被刪除,連原本載有原始數據備份、博士生黃乃淇的個人手提電腦,黃亦聲稱在去年2月不翼而飛。
根據楊丹團隊向紀律委員會提供的證詞,黃乃淇的電腦是在2015年2月18日遺失,但遺失的地點就出現多個版本。黃在去年4月18日提交予紀律委員會的供詞中,聲稱電腦是在實驗室遺失,疑被人偷走,更一度報警求助。不過根據紀錄,黃在遺失當日卻是向巴士公司報失,而在4月22日、即提交供詞後的4日,黃又改向港鐵報失,但兩間公司都同樣回覆表示沒有發現。
數據全失導致「死無對證」,楊丹一方就堅稱數據是被投訴人竄改及選擇性發放,令兩個委員會都要調查投訴人提供的數據真偽,王凱峰亦無端由原告變成被告,令他承受很大壓力。他歸咎港大未有保護事件中的證據,「MIT(麻省理工學院)如果收到投訴,一個月內會即刻封lab(實驗室),被投訴人亦都要休假,唔可以再入個實驗室,但係港大就乜都冇做」。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