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私銀近年為集團「風眼」,上月初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揭露巴拿馬律師行內部文件,踢爆大批國際名人政要開設離岸公司戶口,滙控(005)旗下附屬銀行,亦代客開設不少空殼公司及離岸賬戶。其實,早於前年底,ICIJ已篤破滙控「私銀門」事件,懷疑集團助富裕客戶逃稅,結果引發最少8個國家執法部門立案調查。
英國國會朝野及監管機構均對事件猛烈抨擊,包括美國、法國、西班牙、丹麥、瑞士、印度及阿根廷等多國,亦對滙控展開調查。里昂曾預測,集團罰款可能高達156億元(20億美元)。惟去年6月,滙控與瑞士日內瓦檢控部門達成和解協議,最終僅罰3.3億元(4,000萬瑞郎)。
因私銀醜聞,行政總裁歐智華再次道歉,是繼2012年集團被美國司法部,指控反洗黑錢不力後再公開「耍冧」。
適逢去年5月英國國會大選,事態政治發酵至「火燒後欄」,矛頭直指現任管理層。英國《衞報》引述機密文件謂,歐氏曾透過巴拿馬公司隱名戶口,將2003年前任職本港炒房所賺花紅存入滙控瑞士私銀,結果歐智華及集團主席范智廉,破天荒出席英國國會聽證會,作證解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