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或內部細菌產生沼氣

專家:或內部細菌產生沼氣

【本報訊】今次奪命意外中,突然爆炸殺人的金屬浮標,是被稱為「標誌泡」的黃色金屬浮筒,用作提醒其他船隻海面有人施工,又或是有船隻已經下錨。
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主席司徒家成,及資深船長梁明基都估計,意外懷疑涉及人為疏忽或者程序出錯,因金屬浮標可能內藏了易燃氣體,兩名專家懷疑在燒焊前有人未做足安全程序,如未有先打開排氣孔排走浮標內積存的氣體,最終燒焊時的高溫(可達攝氏數百度)引發氣體爆炸。

燒焊毋須領牌

事件帶出現時從事燒焊工作毋須領牌、工人質素參差的隱憂,建造業總工會透露政府下年中將引入發牌制度監管燒焊工人。
不過,對於金屬浮標內何以會積聚易燃氣體,兩名專家則有不同的看法。司徒家成指出,製造這類型的浮標時,內壁通常都會塗上漆油,藉以防止銹蝕,他懷疑當初塗漆後有人未等漆油乾透便「封底」,導致浮標密封的內部積聚了易燃的揮發性氣體。
不過,梁明基船長及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陳竟明都懷疑,可能是浮標日久失修損毀,導致海水或水中污物滲入浮標內部,然後滋生細菌,從而產生及積聚容易爆炸的沼氣(甲烷)。陳竟明又指出,沼氣遇到燒焊高溫或火花時會急速膨脹,甚至爆炸。
但是司徒家成及梁明基兩人都表示,只要燒焊之前,先排走浮標內的氣體,又或者是以儀器檢測清楚浮標內部有否積聚危險氣體,便不會發生爆炸慘劇。
工業傷亡權益會亦表示,對密封容器(如浮標)作切割或燒焊工作前,僱主及工人都應該先檢查容器內的氣體是否已經排清,以免氣體受熱發生爆炸,一般來說密封容器都必會設有閥門或栓塞,以便排走積聚在內的氣體。
■記者陳志偉

為同類型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