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節省成本達標及經營支出下跌,加上本身債務息差會計上獲利11.51億元(美元.下同)支持,滙控今年首季稅前盈利按年只跌13.5%至61.06億元。不過一向是增長引擎的香港區,首季除稅前盈利罕有按年大跌24.6%至20.89億元。管理層預測本港貸款短期內增長不大,又重申漸進派息政策「目前沒有計劃更改」。
記者:劉美儀
去年第三、四季度,滙豐香港稅前盈利雖跌,但只微降2.6%及1.6%,去年首兩季更按年勁升逾三成及四成。香港區對集團稅前盈利貢獻佔比,由過去高達四、五成降至今年首季的35%,季內本港貸款淨額按年跌4.8%,貸款減值則大升21倍至4,400萬元。分析認為,龍頭行滙豐香港盈利倒退,反映本地經濟疲弱。
滙控中午公佈季績後,股價一度升2.5%,但隨後跟大市回落,在港收報51.5港元,跌0.58%,倫敦早段跌至50.6港元。董事會公佈今年度集團第一次派息維持每股0.1元,旗下恒生銀行(011)每股派1.1港元。截至3月底,滙控普通股權一級資本充足率(CET1)保持去年底11.9%,股本回報率為9%。
重申不改漸進派息政策
證券界及傳媒均追問,銀行收益前景黯淡,集團如何維持漸進派息政策?渣打(2888)首季CETI達13.1%,是否反映滙控受派息包袱拖累翻身?
行政總裁歐智華回應,出售巴西業務已近尾聲,只差最後一項監管批准,放售後將為集團CET1帶來0.6%增長(升至12.5%),是非常理想水平,外界將「不派息的渣打及德銀等,與滙控比較並不恰當」,他又強調現階段沒有集資壓力,漸進派息政策絕非包袱,「唔派息股東亦唔會多謝我哋」。
分析員引述財務董事麥榮恩在電話會議指,監管當局對資本規定仍不明朗,集團會留意經營環境變化,若有需要會隨時向投資者更新,但「目前派息政策沒有更改」。
樓價下跌影響按揭業務
對於本港表現下跌,他謂今年首季若干大型企業提早還款,加上貸款需求放慢,樓價下跌令用家入市採觀望態度,故按揭貸款亦跌,未來本地貸款料持平。歐智華說,去年首季因滬港通因素帶挈,孖展借貸及股票佣金收入異常蓬勃,今年卻難重現,但強調本港整體營運狀況仍然良好。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本港經營環境疲弱,投資及貸款均見萎縮,雖然3、4月市況稍改善,但踏入第二季仍存隱憂,滙控作為大市權重股,除非港股市況明顯好轉,集團中長線收益重現增長動力,股價才有實質支持。
市況波動,滙控「炒房」首季稅前盈利跌三成,出售巴西業務後集團將減少1,900人,令總人手降至23.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