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裏尋謊千百度 - 陶傑

眾裏尋謊千百度 - 陶傑

中國大學生魏則西不幸身患肉瘤,在「百度」搜尋發現最熱門的北京醫院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共同研製出「生物免疫療法」,花了二十萬,哪知不治身亡。
魏同學逝世前網上留言,控訴「百度」提供虛假資訊,國家級醫院一齊欺騙。
大陸網民群起攻擊「百度」,指網站害人,行為邪惡。「徹底遠離百度」呼聲四起,中國的人民日報指責「百度缺乏倫理責任」。
然而如果你不失憶,當會記得「百度」上市,舉國敲鑼打鼓,像人造衞星上天一樣的歡樂。
二○○八年,「百度」宣佈: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遵循國際(其實是西方文明國家制訂)的守則,推進所謂CSR,亦即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中文叫做「企業社會責任」,「提升自身國際化運營管理水平」。
所謂CSR,明眼人一聽而知,是美國MBA課程那類幻燈片PowerPoint的學術八股簡稱。然後「百度」即確立所謂「百度文化」:包括「求實」──堅持坦誠和實事求是作風;「卓越」──擁抱挑戰變化,追求卓越;還有「分享」──不斷學習總結,積極分享。
還有「百度責任」:「讓世界更有效,讓人們更公平」。還有「百度性格」:「簡單,可以依賴」。
「百度」聲稱:「震驚美國股市,再現姚明傳奇」。中國傳媒宣傳:「百度憑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在中國互聯網擊敗了微軟、雅虎、Google,成功上市,代表着中國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這種強國風格的語言,無論是宣傳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或者「百度奇蹟」,都有電影「中國合伙人」式的喧囂和亢奮。中國人喜歡在這種泡沫語言裏Feel Good,覺得很自豪,然後過幾年,「重慶模式」的那位魅力之星變為秦城監獄的無期徒刑囚犯,而「百度」忽然成為中國網民詛咒要「遠離」的邪惡單位。
一人,一事,一企業,成為中國人在歡呼喧哄的偶像目標,幾年又變為惡言詛咒的對象。今日他們的面孔扭曲、辱駡批判之際,中國人可以若無其事地忘記不久前當日的亢奮笑容。
當你看到中國人變臉時,記住要提醒他們:百度邪惡?不,白紙黑字,網絡尚有紀錄:「百度是中國人的驕傲」。昨天的重慶模式,今天的百度,那麼明天的「一帶一路」又如何?你不妨問問快要召開座談會的梁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