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反水貨行動該針對政府而非旅客 - 盧峯

蘋論:反水貨行動該針對政府而非旅客 - 盧峯

原定「五一」在上水舉行的反水貨大遊行到出發前突然宣佈取消。據發起團體、北區水貨客關注組召集人梁金成表示,腰斬遊行活動是因為收到消息有人會混入隊伍搞事,製造「不必要的暴力」,或引起旺角騷亂般的混亂場面。為免意外及挑起仇恨,關注組決定取消遊行。
究竟有人混入遊行隊伍搞事的消息是真是假,有多少人會混入遊行隊伍乘機發難已因行動腰斬而難以確定,但旺角騷亂震盪未過,任何人都不希望類似的暴力騷亂在香港重演,反水貨遊行搞手因相關憂慮而取消活動實在是合理及負責任的決定。

推撞禍及無辜市民

我們一直認為,以辱罵、滋擾、推撞方式反水貨、水客的行動並不可取。一方面,水貨客佔旅客的極少數,隨意及不分青紅皂白的呼喝、辱罵、滋擾只會傷及無辜旅客,對他們造成不便,損害香港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對水貨集團卻沒有甚麼阻嚇力,行動過後他們又捲土重來,擠滿街頭、車站。另一方面,過火的反水貨行動對合法經營的本地商店、商場構成不利影響,直接間接損害當區經濟,禍及商戶與市民。
水貨活動及大批水貨客在車站、北區街頭造成巨大滋擾,當然不能忽視,當然該認真管理,但問題的癥結在於特區政府打擊不力,在於各執法部門把水貨問題視同等閒,沒有認真把關,令他們的活動越來越猖獗,把北區以至其他鄰近地區的街道、商場、公共地方都變成他們的貨場,把東鐵列車變成他們的「貨車」,令北區以至居住在其他地區居民生活、購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幾乎透不過氣來。
要扭轉這樣的惡劣情況,關鍵是促使特區政府及執法部門正視問題,加強打擊。事實上當政府在壓力下多撥資源處理,執法部門及港鐵加強打擊水貨黑點、水貨活動後,部份地方的水貨問題已稍有改善,對居民的滋擾也緩和了一些。
要進一步改善情況,只有迫使政府拿出更大決心,投放更多資源打擊水貨行動。因此,往下來任何反水貨行動的焦點都該放在政府而非旅客身上,包括加強掃蕩水貨黑點,打擊大小水貨集團,改善車站秩序;也包括不放寬一周一行政策,不擴大自由行城市等,以防止內地水客再次增加。
另一方面,由於水貨集團本身改變了策略,改用越來越多本地居民作為水貨客,由他們把貨品帶到深圳及內地其他地區。再搞一些以滋擾、侮辱、驅趕旅客為主的反水貨活動只會更容易傷及無辜旅客,挑起本地居民及居民與旅客之間的矛盾,並且進一步損害香港在內地及國際的形象,實在是收效少而代價不菲。
再從社會形勢及氣氛看,反水貨客活動常常容易出現過火、過激行為,過去已多次在商場爆發肢體衝突及混亂場面,令旅客市民受驚受傷之餘更令商舖無法正常營業。若再發起類似行動並由此引發嚴重暴力衝突,便有可能出現像旺角騷亂般的可怕情況,後果難以想像。試想想在狹窄的商場內發生激烈衝突人潮根本難以及時走避,隨時發生人踩人或逼爆玻璃的危險狀況,人命、財物的損失難以估計。誰願看到反水貨行動變成嚴重騷亂的催化劑呢?

議會施壓 對準官僚

顯而易見,抑制、管控水貨問題關鍵始終在於特區政府的態度及執法力度。要真正有效減輕水貨活動對北區及其他地區居民的影響,要防止北區街頭、商場、車站變成「水貨物流鏈」,還是該用各種各樣的政治壓力促使特區政府採取更有力行動,例如透過議會施壓,例如發動針對特區政府的抗爭行動,令它不敢放軟手腳。相反,若繼續把旅客當成反水貨行動的主要目標將容易誤中副車,不但不能有效針對問題根源,更有可能引發騷亂及社會危機,對社區及社會造成重大傷害。還是改變策略把抗爭行動對準政府及官僚吧!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