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變可能?香港的悲情(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不可能變可能?香港的悲情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我不是球迷,所以對李斯特城英超奪魁,感覺沒有一般球迷那麼雀躍興奮。
見到有人將香港比喻成李斯特城,說我們也可以像李斯特城般以一賠五千的大冷爆出,「不可能變可能」。坦白說,這反而令人感到有點兒悲情。本來,香港就算不是班霸,也是榜首常客。如今竟然要淪落到成為爆冷之選,究竟在過去十多年,香港出了甚麼問題?
「中國人的管治,水平就是不如英國人。」這個概念經過城中名嘴多年來不斷反覆地植入,加上客觀事實的配合,令人難以抗拒。不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比前宗主國更繁榮富庶。又或者更接近真相的理解是,在某個時空的香港,有可一不可再的優勢。時移世易,那些令香港勝人一籌的條件都已經不復存在,可惜許多人仍然意識不到問題所在。
「出處不如聚處。」我第一次聽這句話,是講少林武功。話說,在古代社會,江湖上三教九流人物,走投無路便會到寺廟出家,而少林寺更是出家避禍的好去處。這些俗家弟子將功夫帶到少林,閒來無事便切磋武藝,久而久之演變成一個門派。
戰後的香港,也是一個少林寺。南來避禍的,是一大族群。世界各地因反殖運動而無家可歸的英聯邦精英,又是另一個族群。還有少數從南洋過來的華人。大家雖然都將這個地方視為借來的時空,但過了廿多年後,有不少人都落地生根。我的父母是印尼華僑,六十年代尾來到香港,投靠在這裏的親戚。
那個時代,最大的慈善組織,叫家族。要知道,戰後的香港,人口急速增長,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有能力照顧得到這樣的人口湧入。香港不但捱過了,而且非常成功地跑贏了其他競爭對手。當時亞洲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是菲律賓的馬尼拉,就連亞洲開發銀行的總部也選當地。印尼的萬隆,別號花園城市;耶加達更是重要的商埠。假如用球隊作比喻,五十年代的香港,更像上年季初的李斯特城。
今天的香港呢?我請教了一些懂足球的朋友,問他們李斯特城是否真的令人眼前一亮。「是其他的隊伍太沒有水準吧!」這位朋友是拜仁慕尼黑的支持者,我想他對英超的評語,應該相對持平。「今年有新的景象,會不會增加英超整體的可觀性呢?」「應該會吧,但要看往後的日子,會否回到四大球隊壟斷的局面。」

香港黃金時代已逝

球迷朋友還加了一句:「英超已經過了最黃金的年代,不似當年,在歐洲最強的球會當中,都是屬於英超。」當他說到這裏,我不期然聯想到香港的處境。對比世界各地的對手,香港故然無復當年勇;香港社會經濟,也像死水一潭,偶爾吹縐了池面,已經足以令人眼前一亮。
話說回頭,經常被拿來跟香港比較的新加坡,自從九十年代起就不遺餘力地引入外援。當時,新加坡在各方面都比香港遜色一點,如今似乎共識是新加坡不但追個平手,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且今天說新加坡長遠會勝過香港,也是言之尚早。不過,似乎在這個城市,大家都已經有某種共識,就是香港已經不屬於世界第一流。
頂級球隊會大灑金錢,組成超級球星陣容爭標。可是李斯特城的突破,就是在沒有按照傳統的球會遊戲規則,只是見步行步的打上來。其實今屆英超,另一隊異數就是暫時排次名的熱刺。或者,今天的香港人,要摒棄自己是班霸的執念,甚至乎要認真考慮,在未來的世界,已經不再有長勝將軍這回事。假如想留在第一流的頂級聯賽,我們這一代人要有心理準備,在往後的日子,每十年八載便要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尋找機會,當後工業經濟的游牧民族。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