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平價新能源 植物發電幫地球

【專題籽】平價新能源 植物發電幫地球

【專題籽:易零壹綠】
「幻想一下如果樹能發放WiFi,我們會瘋狂種樹,或許地球就有救了。可惜它們只發放氧氣,只能讓我們呼吸。」網上看到這句子,世事都給作者看透,如果他知道植物能發電,應該可以再諷刺多十倍。數年前外國學者已改良這種較太陽能、風能裝置便宜的綠色新能源,近日香港有個藝術裝置也使用此技術,植物發電真的不是夢。

我們為了發電,犧牲了甚麼?從煤炭、石油、核能提取電力,賠上了清新空氣,還有受輻射影響的下一代。風力、太陽能發電是可持續再生的潔淨資源,但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裝置貴得驚人,家用層面沒太多人願意花錢添置。植物發電的好處是需要投入的資源較少,種盆栽救到地球喎,好吸引。如果有天台可大片種植,要在社區實踐,其實唔難。
本地環保設計團隊KaCaMa設計了一部植物發電機,利用三十多盆黃金葛發電,推動需要五伏特電力驅動、用作播放小鳥叫聲的裝置。設計師之一的陳韻淇(Kay)說:「植物能淨化空氣,是雀鳥的家園,但每分鐘都有48個標準足球場的樹木被斬去。綠化環境,就是為小鳥保育棲息地。」盆栽內有金屬,還有電線連着,鳥鳴很清楚,可是對植物真的沒一點傷害?早年有人發現把金屬插進薯仔都可以發電,推動時鐘,可是薯仔會變壞,所以並非可持續再生的能源,但用盆栽發電卻不會妨礙植物生長,環保得多。

植物發電在社區推行不難,只要多種盆栽已可產電,也不傷害植物本身。圖為設計拍攝效果。

KaCaMa設計師陳韻淇(Kay)。

植物盆底的織網是由KaCaMa設計師與區內中學生,一同用回收得來的棄置膠袋編織製成。

以電錶實測每盆植物的發電量大約為0.75伏特。

分解土壤有機物 釋放電能

植物會發電,是由於植物於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時,會產生有助生長的有機物,大部份未經利用的有機物會經根部排到土壤,土壤中的細菌分解有機物時會釋放出副產品,包括電子,利用電極收集電子,便可化成電力。植物發電非新鮮事,荷蘭有大學年前已發現15平方米的植物產生的電力足夠為手提電腦充電,Kay亦提到近兩年多了家品設計利用植物發電的概念,如早前成功集資的西班牙Bioo Lite盆栽電話充電器。Kay團隊等人的專長不在生物科學,但經兩個月以不同植物、金屬試驗,發現能水泥兩種的植物最適合供電。她解釋:「水是通電的重要橋樑,如果水太少,導電情況稍遜,會產生很大的電阻,令電子流動變得困難。」她把紅銅片及白鐵片插進盆栽內的泥土,再用連接電線正負極的電線夾,分別夾住紅銅片及白鐵片,就能產生微量電流,過程簡單。白鐵片是活性較大的金屬,適合用作負極;紅銅片活性較小,適合作正極。兩片金屬的活性差異大,所得電流亦會較大。用兩個盆栽就能令兩伏特的迷你LED燈泡亮燈,現場看覺得頗神奇。「植物質素、水與泥的比例、 內裏細菌的滋生情況都會影響供電效能。」
中國南海將於2019年建成浮動核電裝置。當日本還在為核災付上代價,中國有綠色能源不用,還計劃在全國興建20座核電裝置,齋諗已覺世界末日臨近。

「植物發電機 生態電池實驗空間」
展覽日期:即日至6月5日
地點:荃新天地一期花園廣場

KaCaMa的藝術裝置內每棵植物都是「電池」。

實試DIY盆栽發電

材料:盆栽、紅銅片、白鐵片及兩頭電線夾

把紅銅片(圖)及白鐵片末端剪成長條插進盆栽泥土,用電線夾相連兩塊金屬片和電器。

兩個盆栽產生的電力能點亮迷你燈泡和驅動蜂鳴器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