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勢:內銀不良貸款情況或惡化 - 張敏華

專家論勢:內銀不良貸款情況或惡化 - 張敏華

主要內銀已公佈第一季的業績。雖然內銀盈利仍然錄得增長,但我們認為,投資者需要密切注視內銀資產質素轉弱的情況。
季內主要內銀盈利按年增長0至2%,其中佣金收入的增長彌補了淨利息收入的跌幅。大型銀行的佣金收入按年增長11%,主要是因為低基數效應的影響。而中小型銀行的佣金收入,則在資產管理、代理人佣金收入及信用卡收入帶動下,按年大幅增長40%。利息收入方面,由於存款利率自由化和去年人民銀行減息,第一季淨息差按季下降16點子,按年下跌27點子,導致大型銀行的淨利息收入,按季及按年分別下跌5%。
資產質素方面,第一季不良貸款形成比率為124點子,略低於2015年財政年的136點子。表面看來,資產質素有穩定下來的迹象。但我們觀察到,不良貸款形成一般在第一季,會因季節性因素而偏低,內銀傾向於年中和年底時,把部份資產界定為不良貸款。我們估計,下一浪的不良貸款增長,或會來自中國政府已訂下的去庫存政策,而觸發部份國有企業出現違約情況。我們留意到,個別內銀的不良貸款撥備幅蓋率,已跌穿監管機構要求的150%,顯示監管機構亦已因應資產質素情況而放寬相關監管。選股方面,由於內銀資產質素仍然受壓,所以我們相對看好資產質素較好的內銀股。

張敏華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