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筆記:我們需要老字號 - 林作

老作筆記:我們需要老字號 - 林作

難得幾天假期,我去了內地探班。一來可以見一見朋友,又可以離開香港和工作清靜一下。
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朋友的工作真的忙得不可開交,我也只好自己四處遊蕩,在這裏──廣東的郊外找一下特色美食。

歸屬感能留住人

第一晚到達的時候,朋友帶了我去一間「成都特色麵店」吃消夜。結果接下來3餐我都去了那裏。那只是一間小店,8元一碗麵,4元一支啤酒。菜單在牆上,大概有十款食物。裝修簡單,但很乾淨,人少清淨。究竟是甚麼原因我會完全不求新鮮的光顧這間店,並點同一碗「麻辣牛腩湯河」加一支大啤酒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闆和老闆娘的工作態度。他們友好,但不會煩着你。有請求,他們會馬上幫忙,但不會逼你聊天。看着我吃得那麼齋,老闆娘一聲不說拿了碟醃製蘿蔔給我。有一次我埋單14塊,給了15塊並說不用找。老闆笑着從錢包拿出1塊,「等我沒錢找時才別找吧」。
但更根本的是,我覺得人總是希望有一種歸屬感──香港人之所以那麼熱愛香港地,大概就是因為香港實在對我們很獨特,在這裏才有歸屬感吧。去到外地,我很快的就想找到自己的「地盤」,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香港人一向喜歡新鮮,尤其是時下的年輕人。我自己卻喜歡舊的東西,簡單的,不耀目,不在外表上吸引人。如果這代表我心態老的話,我還挺自豪的。

很喜歡看木村拓哉主演的「律政英雄」。最喜愛的一個環節,就是他整天去同一家酒吧餐廳。他總是坐在吧台,被同一個老闆服務。無論他點甚麼菜,老闆總能做到。但他倆似乎從來沒有真正的交流過。
同樣的,Frank Underwood在 House of Cards裏也不斷光顧一間他去了多年的BBQ店。他和老闆雖然交流不多卻也互相信賴。
像這種小店,大概台灣最多,我們都超喜歡他們的食物。但不知大家留意到嗎?他們的店很多都標榜自己歷史悠久,「始於一九五六年」,「原始店」,自豪得很。對比香港,我們也有很多有歷史的餐廳,但似乎對它們的推廣和欣賞不足。
我並沒有對香港飲食業發展有具體看法。但每當看到有老字號食店無奈結業前那種「墟冚」的情況,我想,過份商業化的香港飲食界並不能滿足我們的胃口。

林作
https://www.facebook.com/jolamch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