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今年重量級展覽、展出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17幅真迹的《他鄉情韻—克勞德·莫奈作品展》今日開幕,展品包括傳世僅餘兩幅的其中一幅《睡蓮》掛毯、傳世量極少的粉彩畫《倫敦滑鐵盧橋》以及代表印象派技法的《春天的吉維尼》。展覽價值連城,策展人Bruno Girveau雖沒有點名,但稱單是其中一幅畫已值約港幣1.3億元。
記者:伍雅謙
展覽由法國五月、香港文化博物館及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聯手籌劃,從法國及各地博物館帶來莫奈的真迹畫作。2012年抽象派大師畢加索展吸引約30萬人次,是次莫奈畫展料也有大批市民排隊入場。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表示,預計最少吸引20萬人次,但展館同一時段最多只能容納約300餘人,故會執行人流管制,若秩序良好,才可讓更多觀眾同時入內。
遊倫敦罕有用粉彩創作
她指17幅作品均彌足珍貴,參觀者可在近距離及無閃光燈下拍攝,但展品唯一一幅粉彩畫《倫敦滑鐵盧橋》則不能讓公眾攝影,因粉彩對光線特別敏感。該畫創作於1900年莫奈第二次踏足倫敦之時;作為風景畫家,莫奈一向隨身攜帶油彩顏料,但該次在途中遺失顏料,他即席購買粉彩顏料並畫出當時的滑鐵盧橋風景,故其流傳於世的粉彩畫不多於5張,特別珍貴。
莫奈是印象派風格的代表者及原創者,最著名畫作系列是晚年在自家庭院繪畫的睡蓮。
是次展覽亦展出3幅《睡蓮》作品,其中一幅更是以睡蓮為題的第二個系列作品,也是他本人特別喜歡的,繪於1907年;另一幅同年期創作的《睡蓮》,則使用了圓盤形畫布,是莫奈嘗試使用不同形狀的畫幅時所繪,也是他少有的圓形畫幅作品,畫中睡蓮猶如鏡中倒影,映照於觀眾眼前。
第三幅《睡蓮》更特別,是一幅掛毯。莫奈在1913年將3幅已完成的睡蓮作品,供織毯廠的朋友複製到掛毯上,當時只造出了3幅掛毯,其中一幅已失傳,目前傳世僅餘兩幅。作品裱在畫框上,不易覺察是掛毯,但細看會發現景深頗淺,不如真畫般立體。
她又推介其中一幅能表現印象派風格的畫作《春天的吉維尼》,畫中包含印象派常見的天、地、水及光四大元素,以未經混色的厚身顏料,直接繪於畫布上,畫中沒有特定線條,只以顏色勾畫出輪廓,觀眾近觀時看不到任何形象,遠看整幅構圖才呈現眼前,「你仲可以睇到光從邊度嚟」。
【部份展出真迹】
《春天的吉維尼》1890年
《維特尼流塞納河解凍.面向拉瓦古》1880年
《倫敦滑鐵盧橋》1900年(粉彩紙本)
《睡蓮》1913年(掛毯)
《紫藤習作》1919年-1920年
資料來源:法國五月及香港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