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
所謂期貨,意指買賣雙方通過簽訂合約,同意按指定時間、價錢等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惟在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無論是沽、買,最終均會進行相反的買賣操作(即平倉),故此通常不牽涉實物交收。
以恒指期貨(大期)為例,現時每指數點為50元,按上周五收市價約21000點計算,一份恒指期貨合約的價值就是105萬元。
不過,投資者並不需要付全額去購買這份合約,只需按交易所最低基本保證金要求,每份付67,150元購買,保證金比率約6.4%。
若果投資者在21000點買入當月一張恒指期貨合約(做好倉),假設恒指當月升至22000點並沽出,以每指數點50元計,升1000點即賺5萬元,而成本僅為67,150元,回報率高達74%,即所謂槓桿效果。
繼續上述例子。恒指若然走相反方向,每跌1點好倉則承受50元損失,惟總虧損會否高達105萬元(期貨合約總價值,即恒指跌至零)?
交易所會訂立投資緩衝區,設立維持保證金水平,每張為53,750元,為總按金價值80%。若果低於這個水平,期貨券商將要求補倉(追加保證金),不補倉則有機會被斬倉(強行沽出),故此投資者總損失大多限於保證金內。
若認為大期保證金門檻過於高昂,小型恒指期貨(細期)或是更佳選擇,入場門檻包括最低基本保證金僅為大期五分之一,豐儉由人。現時市面最頻繁交易的,除恒指外,則屬國企指數,同樣亦有大期、細期之分,不過成交量遠不及恒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