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大小小的香港上市公司已公佈去年業績,新鮮滾熱辣的年報亦已刊發。有見及此,《蘋果》統計了各大藍籌的年報數據,計算出藍籌之最,發掘出藍籌打工皇帝、最年長管理層,以及邊間公司員工賺錢能力最高、邊間公司冗員最多等等一系列另類數據,或者可為讀者開闢分析藍籌股的新思維。
最強打工皇帝 霍建寧勁袋兩億
藍籌股高層薪酬差天共地!最高與最低薪酬差距超過300倍,其中長和(001)執行董事兼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再度蟬聯打工皇帝之餘,其薪酬再創新高,突破兩億元,最低為中石化(386)總裁李春光,去年只賺約63萬元。
過去一年,除霍建寧仍然年年袋過億元之外,年薪億元俱樂部去年新增一位,就是友邦(1299)首席執行官Mark Edward Tucker,去年年薪高達1,499.49萬美元(即1.16億港元),未計聯想(992)董事長楊元慶(2014年為1.5億元,2015年未公佈),為藍籌股中第二高薪高層,第三則是滙控(005)行政總裁歐智華,去年年酬為734萬鎊(約8,257萬港元)。
國企總裁年薪少
雖說墊底的是李春光,去年年薪只有52.55萬元人民幣(約63萬港元);事實上,普遍國企總裁年薪亦不超過100萬人民幣。其中去年被全體減薪兼放棄花紅的中移動(941),管理層中年薪最高的為首席執行官李躍,去年薪酬減幅高達七成,由2014年的199.4萬元減至去年的57.49萬元,是藍籌股高層薪酬中減幅最大。
另外,去年加薪幅度最大的是友邦Mark Edward Tucker,幅度達55.7%。
至於富二代薪酬中,長和副主席李澤鉅仍冠絕藍籌,其中長實地產(1113)支付其薪酬金額為7,598萬元,至於長建(1038)則支薪2,822.7萬元,兩間上市公司合共支付其逾億元薪酬。其次為銀娛(027)副主席呂耀東,去年薪酬6,946.5萬元。
最大年紀董事 長實葉元章93歲
50隻上市藍籌的管理層當中,要數年資最長,而且還有參與管理同日常營運,肯定是長和(001)主席李嘉誠及恒地(012)主席李兆基,當中四叔李兆基已經88歲,而香港首富李嘉誠就87歲。但要數年齡最大的,便是長實地產(1113)獨立非執行董事葉元章,今年已經93歲。
新地高層年紀輕
長和可以說是最多長老的管理層,20位管理層平均年齡為71.4歲,當中80歲或以上的董事合共有5位,分別是李嘉誠、郭敦禮、麥理思、梁肇漢及黃頌顯。至於其他老牌藍籌,新地(016)管理層平均年齡只得64歲、恒地平均為66.3歲,新世界(017)管理層最後生,平均只得59歲,相比之下,長和管理層明顯老成持重得多。而事實上,一眾老牌藍籌公司目前仍由長老把持,例如86歲的銀娛(027)主席呂志和、81歲的百麗(1880)主席鄧耀、82歲的金沙(1928)主席Sheldon Gary Adelson等等。
不過,別以為藍籌管理層都是由長老把持,其實很多大企業已逐步換血,例如市值最大的地產股新地早在2012年時,已部署接班人,分別由郭基煇代替郭炳江,以及由郭顥澧擔任郭炳聯的替任董事;而自郭炳江入獄後,郭顥澧和郭基煇已順利坐正,擔任新地執行董事。
另一間藍籌新世界亦成功換班,作為第三代的鄭志剛,在去年已「升呢」擔任新世界執行副主席一職,名正言順接手新世界王國,是最快取得實權的「富三代」。另一位成功接棒的,就是吳光正兒子吳宗權,他目前已是會德豐(020)的主席兼執行董事,掌管售樓業務,不過其父親另一旗艦九倉(004)仍然未交棒予吳宗權。
最多女性董事 滙控有六位稱冠
本地藍籌近三成無女董事,中資更佔當中逾九成!女權在餘下36間藍籌中亦不見得可以「當道」,據本報統計,這些藍籌中女性董事亦只有75位,即平均每間只有2位。
50間藍籌董事總數達到652位,其中女董事佔比為11.5%。女性董事比例最高是滙控(005),在18位董事之中,有6位是女性,女性董事比例為三分之一,冠絕眾藍籌股。再者,滙控亦是擁有最多女性董事的藍籌公司。滙控女董事包括兩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史美倫和利蘊蓮。
緊隨滙控之後,領展(823)14位董事之中,有4位乃女性,女性董事比例為28.5%。華潤電力(836)的女性董事比例為27.3%。恒生銀行(011)及長江基建(1038)的女性董事比例均為25%。另外,港鐵(066)19位董事之中,有4位乃女董事,包括位居非執行董事之職的運輸署署長楊何蓓茵。
利蘊蓮身兼多職
若論及哪位女性出任最多藍籌股的董事,則非利蘊蓮及梁高美懿莫屬。利蘊蓮出任中電控股(002)、滙控及恒生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國泰航空(293)獨立非常務董事。梁高美懿任職新鴻基地產(016)、港交所(388)、利豐(494)及建設銀行(939)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兩人均任職四間藍籌公司的董事。
另外,李慧敏任職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之外,亦出任長和(001)及太古(019)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亦出任東亞(023)、中國海外(688)及神華(1088)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最有賺錢能力 中海外員工勝出
50隻藍籌股中,邊間公司員工賺錢能力最高?邊間公司冗員最多?相信連藍籌員工本身都想知道,起碼可以對比一下自己份人工,同賺錢能力是否成正比!
除友邦(1299)無公佈員工數目,以及將員工數目撥入港燈(2638)的電能(006)外,以公司一年純利除以員工數目,中海外(688)員工「以一敵百」,每人為公司大賺628萬元;其次為不斷拆售商場谷盈利的領展(823),外判員工不入賬,一名員工狂賺610萬元。至於第三、第四名分別為長建(1038)及港交所(388),每名員工拼搏一年,即為公司入賬539萬元及508萬元。
恒生表現勝滙控
最令人傷感的是,被滙控(005)「連坐法」連累差點凍薪、無份延長產假及侍產假的恒生(011),整間銀行擁有約1萬名員工,其收益更遠勝阿媽,去年純利高達275億元,計一計,每名恒生員工為銀行賺得271萬元,為「賺錢王」第五名!當然,去年恒生純利計及出售興業銀行的收益,若撇除該一次性收益,每名恒生員工紮紮實實、辛苦一年,為銀行賺獲165萬元,仍打贏其餘40隻藍籌股!滙控員工如何?每名員工賺得42.2萬元,恒生員工多其3倍,薪酬及福利能否成正比?
至於所謂的冗員公司,有可能員工過多,亦有可能營業模式需要較多前線員工。當然,亦有機會是管理、策略不善,員工再努力都賺不到大錢!昆侖能源(135)員工近2萬人,純利得1.4億元,一名員工只賺得7,000元,為藍籌之中表現最差!同樣,擁有近7萬名員工的康師傅(322),一人只賺得2.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