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會生氣的山

【小企鵝×果籽】會生氣的山

每年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都是台灣繪本插畫師大放異彩的時候,今年共有七位畫師作品得獎。我留意到台灣作品的創作既有本土特色,但風格及題材上也相當緊貼國際。去年得獎的劉旭恭,他的其中一本作品《煙囪的故事》,探討富裕與貧窮階層環境污染責任問題,批評先進工業國欠缺承擔。正如上期我介紹美國《一家三口》繪本,借動物園故事討論多元成家這議題。今天,兒童的倫理及德育培訓,早已脫離陳腐的道德說教,繪本童書是近十年來相當受重視的德育工具。要創作一本具國際水平的童書並不容易,華人社會總有一種誤解,以為童書就是寫給小孩子的歷險故事,以有趣小動物作主角,惹人愛造型來吸引讀者。近年國際兒童文學的大趨勢,剛剛相反,去年我在博洛尼亞書展會場,與來自瑞典的童書研究學者Ulla Rhedin討論這問題,她指出童書不應再迴避社會真實議題的爭議,兒童文學應該面對嚴肅的主題,但用創新手法及角度去敍述故事,當中視覺技巧至為重要。

不斷起樓 山坡被挖掉

今年台灣獲獎的七位繪本師中,陳又凌已經連續兩屆得獎,去年我在會場看過她的作品《貓騎士》,用一隻騎電單車的貓介紹台灣城市生活的特色,題材既本土但風格也國際化。今年她的作品是《會生氣的山》,創作靈感來自真實生活,她家住新北市新店山上,那裏近兩年開始不斷起樓,住家附近出現大量泥頭車,而她目睹一個又一個山坡被挖掉,最後變成住宅樓盤,她這時忽然想起,「這樣子對嗎?如果我是山,會怎麼想?」於是就拿起畫筆,開始了創作《會生氣的山》系列。她用擬人法方式畫插畫,首先是挖土機、泥頭車、混凝土車排隊上山,將山的頭頂鏟平,再下一幅是近鏡,見到地盤工人在挖隧道及起樓,但故事至此筆鋒一轉,大雨把高山的身體清洗乾淨,而大雨過後的彩虹更帶來生機,小動物帶來新的植物,山變得比以前更漂亮,人為的破壞最後要靠大自然力量去復修。陳又凌《會生氣的山》系列插畫以繪本形式出版,最後,山能否敵得過推土機、挖泥機及泥頭車?相信要等多幾個月才知結局。
在寫稿的同一時間,新聞傳來新界粉嶺馬屎埔地產商收地,保安與農戶及保育人士爆發衝突,警察協助地產商收地而拘捕農戶及抗議人士。早前古洞又發生村民住屋被不明來歷人士用推土機拆毀,新界東北是發展商最後一塊肥肉,利益當前,肯定會用盡一切手段趕絕居民,未來一年將會衝突不斷。香港之淪落令人憤怒,我們社會為何仍停留在三十年前「發展是硬道理」的階段,更可怕是這種粗糙落後的發展觀念,至今仍是不少中產的價值觀。
香港人,看着推土機鏟走一切,你們會生氣嗎?

故事中,先有挖土機把山頭鏟平,及後地盤工人在挖隧道及起樓。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