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人,梵文緊那羅,在天龍八部中排名第七。在佛教神話中,人非人與天神同坐同吃,頭上長有一角,似人而似非人。人見了這種怪物,不免要生出一些困惑,有冒失者就當面質問:「你是人還是非人?」這樣的冒失鬼有沒有給人非人一怒之下吞入腹中尚無法考證,但這群無名者卻因此得名。
後秦鳩摩羅什譯的《妙法蓮華經》稱緊那羅王有四種: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而西晉月氏國竺法護譯的《正法華經》的說法略有不同,分別為:慎法真陀羅王,大法真陀羅王,仁和真陀羅王,持法真陀羅王(真陀羅是緊那羅的不同譯名)。這四種有什麼區別翻遍《大正藏》也未見有具體的描述,而他們之間的共性卻有目共睹:緊那羅天生一副好嗓子,音樂感覺天賦過人,因而被天神帝釋委任為歌神(又有稱天伎神的)。帝釋手下有兩類歌神,一類是天龍八部中的乾闥婆,有說他們吹奏俗樂,走的是下里巴人路線;另一類就是居十寶山的人非人,他們演奏的是儀式性的法樂,男的馬首人身,女的端正能舞,用絲竹常常能奏出種種微妙聲響。
在古希臘神話中,塞壬是一種可怕的女海妖,用她們美妙的歌聲誘惑船隻上的海員,從而使船隻在島嶼周圍觸礁沉沒。緊那羅鼓琴時的誘惑力似乎一點都不遜色於這些西方的同行。龍樹在《大智度論第二十八》中認為,人有五種欲望(色聲香味觸),如果不能拋棄它們,為它們所迷惑,沉溺於其中,就會惹火燒身。聲欲是五欲之一。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聲令人耳聾」,老子對於聲色犬馬一向是視若草芥,至於他所說的縱情聲色的後果,雖然不免言過其實,卻也道出了其中的危險之所在。龍樹說,緊那羅中的女神在雪山池中沐浴歌唱,當時住在山上的五百仙人聽到如此美妙的音樂,頓時「心醉狂逸」無法自持,恰好當時他們正在空中飛行,結果失去方向,就像飛機失控一樣一頭墜入大地。龍樹打了個比方,說這就像狂風吹向樹林,那美妙的歌喉所唱出的靡靡之音讓人心生邪念,一瞬之間就讓修行者前功盡棄。
這些女神還不能算是緊那羅中功力最深的,緊那羅王的出場可謂驚心動魄。一次,他在須彌山上彈琴歌贊佛陀,結果須彌山和山上的樹木全都聞聲而動,佛陀座下包括迦葉在內的幾大弟子聽了之後全都心神不寧,坐立不安。天須菩薩看不下去,問迦葉,你是這裏資格最老的頭陀,怎麼就經不起這點考驗?鎮定下來的迦葉據理力爭毫不臉紅,他說:天地之間種種欲望根本不可能讓我心動,只是這次不一樣。這是菩薩的無量功德轉化而成的音樂,完全是智慧的化身,我如何能抵擋得了?就像八方風起,都不能讓須彌山動之分毫;而毗藍風——世上最迅猛的暴風——吹過時,須彌山就成了腐敗的亂草。
你看,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六指琴魔出場時的天翻地覆,原來也並非完全是小說家言。
只是,一時為佛,一時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