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走 - 陶傑

向南走 - 陶傑

青年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宣布離開香港,更換跑道,去新加坡發展,是明智之舉。
新加坡不止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國家。創辦人李光耀是國際級的政治家。香港越來越萎縮成一個沒有視野、知識、自信的中國海外上的一個普通城市。沈教授當初很有抱負,想將學有所長貢獻他成長的地方,但在香港,雖然「回饋社會」這句口號很流行,但葉公好龍,沈教授這樣的人,一旦真要回饋社會,有許多人會緊張,也很妒恨。
首先,所謂的「國家」,非常忌諱在他控制力量範圍之外的香港人,修讀國際關係此一學科。「國家」有關人等,會有許多疑神疑鬼的聯想。加上香港中國化,奴才打小報告成風。曾蔭權特首曾經因香港人是在菲律賓綁架的慘劇,打電話給菲律賓總統交涉,救命要求放人,沈教授提出國際關係中的次主權理論,支持曾蔭權,協助特首施政,本來愛國愛港,以為沒有問題。
哪知道跳出來暗示次主權論是「分裂祖國」打棍子的,正是一樣「根正苗紅」的愛國愛黨份子。本來,沈博士是你自家人的後輩,並非背叛祖國,亦未反中亂港,國際關係專科所學有成,他懂得的,香港的愛國土包並不懂,應該虛心學習,而不是像七十年代初一群赤腳醫生領導着農民批鬥從英國皇家醫學院回來的西醫專家。
這樣一起哄,還加上說了一點事實,即刻收到恐嚇信,凡學識縱橫者,皆會記得五六十年代成千上萬由西方「回祖國建設」的學者後來的慘痛下場。當然,還會有人告訴你:這個國家人口多、歷史包袱重,要給牠一點點時間慢慢改進。然而,這個世界縱容給牠的時間已經太多,一九八九年之後,已經浪費了三十年的時間。不要用生命再押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要等了,趁自己還有點時間和青春,趕快開溜,是正確的。
選擇去新加坡,也很正確。新加坡不是一個發神經的國家,也沒有遺傳的批鬥狂熱的間歇性癲癇症。新加坡新開的牛車水博物館,講到當年窮人遍地的悲慘歷史,很客觀地指出:是因為中國難民在本國鄉村飢荒貧窮,大量逃難來殖民地的新加坡。牛車水博物館的歷史說明,沒有狂熱控訴帝國主義壓迫炎黃子孫。這樣的環境,無論學術研究,還是做一個正常人,都是年輕有為人士值得拓展的人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