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半年前炒創業板已是夕陽 - 渾水

摸魚手札:半年前炒創業板已是夕陽 - 渾水

自從經歷翠如BB概念股之後,創業板半新股的股價波動又再成為關注。無它,what happens in Vegas, stays in Vegas。What happens in 投資版,本來應該stays in投資版,不過故事太多汁,港聞、娛樂都要分點擊率這個大餅,所以各行各版一起報料,搞大了件事。輿論壓力太大,間接上搞串了個party。
最近,睇到港交所(388)李小加的口風也鬆了,大家要明白,聯交所也是要賺錢,名義上向股東交代,小加同志也繼承了老毛要「超英趕美」的核心精神,集資額也是要超英倫敦和美紐約,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上市啤殼刁當然多點來密點手,小加口裏有時小罵大幫忙,心裏當然是希望長做長有。不過,經此一役,好多話語權和發球權都去了證監那邊,未來好大機會是收緊上市條例。
其實有時不用等收緊上市條例,炒創業板賺錢這條formula也已經去到盡頭,幾近變成夕陽行業了。近期好多所謂創業板妖股,其實也出不了貨,例如宏強控股(8262)和僑洋國際(8070)等,大股東無得分一杯羹,當然無奈,但承配股票的那幫人也是非常無奈,贏不到錢但也被標籤成妖股一份子。
炒創業板要的技術涉及版面操作,證監對於打乒乓的左右手交換捉得也緊,不是個個都識得安全地炒。而且,保薦人和包銷商有時又無良好協作。從保薦人角度去睇,佢哋掛住個名是做ibanker做投行業務,本質上也只是經紀、銷售員。當他們要說服老闆聘請自己幫手做保薦人,自然會有咁大吹咁大,講乜都得,由殼價四億乜乜乜講到上市賣殼一條龍,吹到會幫你搵埋大陸買家預先買殼。
不過講就咁講,最重要,上咗市先,先賺你一筆保薦人費。至於那位傳說中禁售期一過,一年後就會出現的買家,好多時也是吹出來,404 not found。大佬,要等一年,邊度有咁多新主肯等到最尾?中間大陸又有資本管制又咁多人治,億億聲好易走數嘛。保薦人的初衷也想玉成其美,但往往有心無力,可以分埋賣殼那筆中介費自然開心,但最好先賺頭啖湯,之後再算嘛。經濟學上,這叫principle-agency problem,保薦人的利益和老闆不同,前者只想上下其手賺盡,不會理會公司死活。
現在市場上好多創業板股票都是無主孤魂,因為業務老闆被保薦人軟硬兼施說了推上市,但上了市之後又無下文,包銷商的角色也是被動,因為包銷商也是利之所在,想自己友分咗一杯羹先。最近同一位跟過北角大哥搵食,現在做保薦行的朋友交流,有時包銷商將個餅亂咁分,結果由保薦人的代表或朋友自己入飛,之後就鬥沽貨出街。咁樣無協調去搞一隻股票,好多創業板都白白被沽死了,也是一種浪費。

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