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界不論政治,中港台一家親,難得在瑞士日內瓦(Geneva)聚首,兄弟們當然要大吃一番,選址越南餐館皆因瑞士的中餐館很差勁,正跟牛肉河粉和春卷糾纏之際,台大教授突然宣佈驚人消息。
「今年年尾便要當公公了!」台大教授宣佈。
醫生震驚之餘卻沒有恭喜人家,反而忿忿道:「你女兒才27歲又忙着當駐院醫生,那有時間帶孩子。」(當然這與醫生無關)
台大教授泰然說:「也是這麼想,但這是年輕人的決定。」
醫生反應大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是心理投射(Projection),有見老朋友女兒讓他榮升公公,心裏便擔心自己女兒不久將來也要讓醫生走上同路。
寫了10年文章,女兒已從小女孩搖身成為少女,並已大學畢業踏足社會,早能開心地過着她想過的日子,既是成人那便理所當然地成家,當爸爸的本應盼望有朝一日當公公,何以聽到老友要抱孫子竟感到不快?
很簡單,當上「公公」後便只會跟「婆婆」睡,雖現今世代有不少高質素婆婆,有些本來便是天生麗質永遠美麗,有些經多番重建後跟美少女沒有兩樣,但這不是外表問題而是概念問題,若自己是公公那身邊人或枕邊人也同時榮升婆婆。年輕日子也曾幻想自己是浪子,當然從未實現也從未有能耐付之實現,但閒來想想也好,若當上公公後便只能幻想去做「浪公」,也不能跟朋友說去「媾女」,頂多也是說去「媾婆婆」,真是越想越不爽。
早幾年曾有同齡朋友詢問:「剛認識跟自己年紀相若的女朋友,你說不避孕是否安全?」醫生答案當然是:「還是小心行事好!」若過幾年遇上同一詢問,答案便要改為:「人家已是更年期,你放過她們啦!至於避孕便大可不用周張。」
我們遇上的不是精神分裂問題,而是精神肉體分裂症,早50年前香港平均壽命才70歲,六旬當然便是老翁,而社會也會按其「老翁」輩份給予福利包括長者乘車優惠生果金等,而「公公」這家庭地位正好跟社會對「老翁」的定義相符。故此「公公」便理所當然是老翁。只是現今平均壽命已增至80歲,大部份六旬人士身體壯健外表內在跟中年相若,那麼是否應該把老翁定義伸延到70呢?
雖離六旬還有一段日子,但醫生早已聞「公」喪膽,惟盼望乖女能小心行事。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