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剛滿五歲,幼稚園K2學生。一個典型的陽光小男孩,好動,跑跑跳跳無時停,喜歡上學,因為有他喜歡的唱遊和茶點。更好的是他性格開朗,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幫助別人,但他媽媽說兒子有一個問題:很討厭做功課,特別是升上K2之後。
隨手翻開他的中文功課本,是這樣的:去年九月學期之初,幼稚園就要他們學寫上、下、左、右等等的字,功課本每一頁印有二十個方格,每個字要寫三頁。換句話說,每一個字,未夠五歲的學生便要重複抄寫六十次!不是六次,是六十次!
雖然,四、五歲的小朋友喜歡重複、不怕重複也需要重複,但他們小肌肉還未發展好、直線也未能畫好,要抄寫六十次實在太誇張,也反映設計這門功課的人未免太懶。K2本來不應太快學寫字,而且明明寫三次就能認識的字,為甚麼還要寫六十次?將孩子變成機器是最笨的學習方法,換了是每一個人,都無辦法不討厭做功課了。小男孩每次做這些抄寫,總是寫幾個字,就走去玩、或拿東西來吃,其實這是他在現實壓迫之下的透氣口,然後每每就被大人喝止,要他學好正襟危坐。久而久之,他連寫一個字也不喜歡了。
壞功課,往往是那些功夫多又學得少,機械練習同時扼殺思考,浪費學生時間和精神之餘,最壞的是將小朋友那顆熾熱的好學之心,消滅於萌芽狀態。未來還有十八年的學習路,他們怎樣走下去?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