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Billy Sir的游偉樂,08年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一級榮譽學士畢業,但因視障問題,及後五年寄逾百封求職信,都只換來兼職教師的工作。直至2013年他終遇見伯樂,獲天水圍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聘請為全職英文老師,配合電腦教材和Facebook平台,讓Billy Sir實踐了他的另類教學,成為全港首位失明全職教師。踏入第三個年頭,他的教學夢想是否就如願以償?
記者:賴今銘 攝影:彭志行
Billy Sir自兩歲開始失明,家中父母亦同為視障人士,只有妹妹沒有視力問題。踏上這教師之路,他要面對更多困難,即使港大一級榮譽的學歷背景,也沒有為他打開方便之門,「有些學校不肯以全職僱用我,是因有些事情我做不來,例如監考、改手寫卷,都有困難。」
雖然Billy Sir雙目失明,卻沒有失掉信心,畢業後曾到不同中學擔任兼職教師,還幫學生補習及做Freelance。直到三年前,他終於遇上陳錦偉校長,「這所學校很好,讓我集中做一些我可做得到的事,例如改不到卷,我可出卷;在大班教學,或會擔心秩序問題,學校就讓我教人數較少、及有紀律和動力的學生。」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校長陳錦偉表示,當年他決定將校內英文科重組,分成書寫、聆聽、口語,由不同老師各負責一部分;Billy Sir獲聘後,便專責會話和寫作教學,「他學歷很好,本科英文出色,最重要是他很有心做老師。」陳校長說,Billy Sir看不到小朋友說話,但對糾正學生讀音,卻很有方法,學生、老師的口碑也很好。
課堂上,Billy Sir會運用電腦輔助教學,例如利用點字顯示器和投影機,彌補失明造成的障礙;他也靈活運用Facebook,以它在堂上與學生即時溝通,加強交流,「課堂後,我也會在Facebook了解學生,如果感覺到他們在學習上有困難,或不開心,我都會在Facebook關心他們,與他們閒聊。」他笑說,其實關心學生本來就是老師的份內事。
Billy Sir天性樂觀,訪問裡還懂幽自己一默,「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問失明的世界與他們是否不同,有人曾問我:『Billy,你的世界是怎樣?』,我會說笑:『我未死,我不是在另一世界』。」作為基督徒,他也常在校內分享生命見證,還會彈琴、唱歌,與學生分享價值觀。陳校長說:「Billy Sir向學生講生命困難,更容易激勵學生;因他失明,讓學生有很大的鼓勵,就是他都能夠學好英文,跟他上堂的學生,反而更主動、更積極。」
陳校長表示,Billy Sir一開始已明白與其他教師的分別,並不介意由小班教學開始,但踏入第三個工作年,Billy Sir為自己定了一個長期目標,他說:「在這學校,我主要教小組,我好享受,因可幫到學生,能與他們互動,甚至認識他們的性格,但我希望長遠是教大班;只要有一個好的教學計劃,就可克服視障帶給我的問題。」
無論如何,Billy Sir憑自己的努力,加上因緣際會,成功實踐教書夢。然而,對有意投身教育的視障人士而言,這樣的機遇畢竟萬中無一。雖然政府力推融合教育,讓傷健學童一同學習,但對於殘障老師加入主流學校,幾乎沒有提供任何支援。陳校長認為,政府可擔起帶頭角色,為殘疾人士制定另類要求,「一般主流學校,全職教師都要身兼多職,尤其是政府津貼、編制內的學校,教師會被規定做什麼工作;如果政府規定的 (應徵者) 做不來,學校也較難聘請。我們是直資學校,較有彈性,可安排教師擔任不同崗位,如政府願給多一些資源,請一位失明老師,事實上他們對學校亦有貢獻,政府應可大力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