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耆英單車隊員陳敏,食鹽多過40歲的劉浩龍(師兄)食米,曾經歷生意失敗的陳伯退休十年,現每日都到長者地區中心食飯,閒時重拾少年踩單車的樂趣,師兄因為歌曲《第三條跑道》講人生有不同的選擇,日前特別約了陳伯傾偈,從老人家的經驗之談,學懂要承受自己的選擇:「我行緊明天嘅路,為何要記住以前嘅挫敗。」
撰文:余燕儀這日,天陰清涼,師兄來到元朗博愛醫院王東源夫人中心,陪陳敏到單車徑踩單車,陳伯是該中心的耆英單車隊員,曾參加單車百萬行。由於他外表不像70歲,師兄見到他即說:「唔想叫你做陳敏伯伯,因為伯伯好似好大年紀,但你完全唔似。我睇過一個報道,話65歲至係成年人,你只係啱啱成年5年,叫你陳uncle,你好精神喎,踩咗單車幾耐呢?」
被一言點醒
陳伯說:「自細就踩,幾十年㗎啦,出嚟做嘢就停。」師兄問是否現今世界,為工作要放棄理想?陳伯說:「肯定啦,好多習慣都改變晒,就工作地方去做,根本唔需要你踩單車,坐喺入面做之嘛。」師兄說:「知道你有參加單車百萬行,所以都係一件難事。」陳伯卻輕鬆說:「唔難,踩開㗎嘛,唔係特登去學。」
由於陳伯已70歲,師兄問他:「上咗年紀,始終踩單車都有危險,有冇驚跌親唔想踩呢?」陳伯說:「冇,呢啲係習慣,知道實得,點會驚呢!」師兄聞言自愧說:「你好有魄力,我今年40歲,我哋𠵱家個年紀都好驚,好佩服你唔怕跌,再次上番單車。」陳伯謙虛說:「都唔係嘅,你認為係習慣,冇乜畏懼嘅心,唔通你鍾意唱歌,唔唱就唔識唱咩。」一言點醒師兄:「又係喎!我都係今年開始唱番多啲歌,你講得啱,搵番宗旨興趣,永遠唔會唔記得。」
陳伯退休前做過好多行業,包括電器、手袋等,師兄問他:「你做過好多份工作,失敗從頭再嚟?」陳伯豁達說:「失敗就失敗咗,呢啲同人生一樣,自己睇開啲就得啦。自己做生意唔係好成功,做手袋眼光唔夠長遠,工業又走向式微,再博落去都冇用。」師兄讚同說:「好多時好努力工作,但始終都要講運氣,好多人失敗後怨天怨地,一沉不起。」陳伯說:「你承受得晒你就要去。」師兄點頭說:「我覺得呢句嘢好啱,自己要承受番自己選擇,咁先會繼續進步,呢個態度令你嘅心境外貌都非常年輕,祝你繼續咁開朗健康。」
挫敗當寶鑑
師兄跟陳伯傾偈後獲益良多,他說:「我都好似佢心態,我係好樂觀嘅人,亦好容易唔開心,但好快會冇事,有啲人選擇沉溺唔開心,我會勸呢啲朋友,如果你咁唔開心係可以幫到件事,不妨繼續,但唔係㗎嘛,要有開心事先會忘記唔開心事。」問到自己最大的挫敗是甚麼?師兄說:「我唔記得,只會當係寶鑑,因為冇得返轉頭,每個人都會挫敗,最緊要接受同改過,我都行緊明天條路,為何又要記住呢,只需記住唔好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