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落重本搶民用火箭發射市場

俄落重本搶民用火箭發射市場

俄羅斯自蘇聯時期開始,已跟美國合作發射搭載商業衞星的俄製「質子」(Proton)火箭升空,但因火箭穩定性差,加上前年的烏克蘭衝突而漸失民用火箭發射市場,迫使俄政府近10年大力投資航天工業和研發新型火箭。
蘇聯早於1985年已積極推銷以合約形式,提供「質子」火箭運載商業衞星升空的服務,美俄公司更在1995年合營國際發射服務公司(ILS),專營相關服務。
截至2014年,俄佔全球1/3民用火箭發射市場,總值6,000億美元(4.68萬億港元),落後美國之餘,更面臨SpaceX和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等公司的挑戰。
雖然克里姆林宮2005年起不斷增撥數以10億計美元資金發展航天科技,但「質子」火箭近年穩定性欠佳,在2013年發射失敗和烏東危機,令提供火箭發射的俄公司生意大跌。
為重奪市場龍頭寶座,俄計劃明年起讓「安加拉」(Angara)火箭投入市場,取代「質子」火箭。不過俄航天專家盧津認為開發「安加拉」火箭成本極之高昂,質疑其成效。
俄羅斯《莫斯科時報》/ILS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