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錯再錯 - 邁克

一錯再錯 - 邁克

不知道為什麼,每回專欄以陳年時代曲為題,讀者反應都特別踴躍,知音們記憶清晰學識豐富,令我深深自慚形穢。譬如前兩日講起譯自貓王《夏吻冬淚》的《多少柔情多少淚》,電郵信箱立即收到訊息,提醒大頭蝦原唱者是巫美玲不是鄧小萍,教我羞愧得汗如雨下,只恨基本芭蕾動作已經荒廢多年,骨骼硬化彈性全無,再努力反腳也踢不到自己的屁股。這個可恥的錯誤,其實十多年前《時代曲的流金歲月》出版時,在酒會親向作者黃奇智討教,已經被鄭重更正,我還將自己歷年的馮京馬涼糗事寫進短文以資紀念,卻原來朽木果然不可雕,竟然冇心肝到執筆忘事,麻木不仁一錯再錯。心理障礙的關鍵,是私自重疊了鄧女士的嗓子和念念不忘的歌詞,長夜漫漫往事如煙,兩家茶禮合併在一起。
至於微博的考古學家,指司徒明沒有嗑藥,只不過因為北角麗池夜總會打烊後直接返歸,沒有盡捧場客的義務陪舞小姐食宵夜,以致漏夜趕歌詞腹鳴如雷,上海包廣東包在筆下一瀉如注,意象雖然鬼馬漂亮,可惜與現實完全不符:《叉燒包》歌詞並非司徒先生傑作,根據資料,填詞人是台灣作家艾雯。這名字相當陌生,連忙打電話詢問家學淵源的尉公子,他說是位已經謝世的老太太,略聞其名素未謀面,更不曉得她在流行歌壇有過一番作為。咦,那一代的寶島才女才婦不是個個具林海音風範嗎,秀麗的筆怎麼會溜出和張仲文一拍即合的狂放歌詞,實在匪夷所思,也可見電影公司多麼有辦法,為了捧紅最美麗的動物,不遺餘力找來文藝界的異軍跨刀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