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揶揄為「港獨之父」的特首梁振英,對港獨思潮蔓延、擴大港獨討論空間、提升港獨理論層次的貢獻的確越來越大。沒有他落力逢迎中共權貴令一國兩制名存實亡,就不會刺激港獨思潮在兩三年間極速蔓延;沒有他在施政報告中狠批《香港民族論》,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關注港獨話題;沒有他再次提出合法言行也不能罔顧政治經濟後果,又怎麼會令港獨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去討論這個論斷,去思考應該要求港府如何減輕而不是加重合法言行可能造成的後果?
維護法治應承擔合法言行後果
中港兩地的中共喉舌昨日鋪天蓋地地報道梁振英批港獨罔顧政治經濟後果、少數人造成的後果將由全港700萬人埋單,結果連中國網民也嘲諷:「港府怎麼弄得和當年的日本鬼子一樣,當地一出了個游擊隊就拿整個鄉開刀?」「這個特首的觀念還停留在秦朝連坐制度。」不過,梁振英今次主動出擊再攻港獨,所提出的幾個問題的確有值得討論之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港府也真的責無旁貸。
其一,梁振英說:「個人行為也好,一個社會的行為也好,不能夠說那件事、那種言論合法,我們就可以罔顧社會的利益、我們就可以罔顧政治或經濟的後果。」這就是說,梁振英並未從香港的刑事法例中找到港獨言論違法的確鑿依據,只能作出合法的假設,再假設可能造成嚴重的政治、經濟損失,以此恐嚇市民不要支持港獨言論。
顯而易見的,梁振英的這種恐嚇只會適得其反。港獨思潮的蔓延與一國兩制遭受破壞是同步的,如果說起初只是一種情緒反應,一種既然你不守承諾我就鬧獨立的情緒,後來漸漸變成一個抗爭口號、抗爭方式,到如今已形成一種政治理念,但一直在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合法範疇內。
哪怕中共官員、親共人士如何武斷,如何叫囂港獨犯法,那也只能算是一種言論自由的表現,香港政府官員應做的不是聞中共之笛就起舞,而應該表明,既然言行合法,即使有不良後果,香港人就願意承擔,這才是維護法治。梁振英的恐嚇根本是逆法治而行。
其二,梁振英說,主張港獨和自決的政治後果是香港會失去中央的信任、支持,經濟後果是「香港會失去投資者的信心,香港人亦會失去發展和就業的機會」。不過,對於記者追問是否中央已發出改變對港政策的訊息,梁振英並沒明確作答,只強調作為特區首長,有必要指出任何香港人都有責任維護《基本法》及第一條所列明的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
中共干預減少投資信心或強化
不管梁振英如何向中共宣示效忠,無可否認的是,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從九七到九七後,從來不是因為有中共力撐香港,而是因為香港有有序透明的金融運作,有清廉的公務員隊伍,有獨立的司法制度。梁振英應該解釋下,如果香港一旦走向獨立,來自中共權貴的干預減少,香港的透明、清廉、法治,是會削弱還是強化?梁振英的言論豈不是在為港獨找到更好的經濟理由?
其三,梁振英說:「中央也好、內地居民也好,非常重視國家統一。他們十分反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言行。」他把來港內地遊客減少歸咎於驅蝗行動,歸咎於港獨和自決言論。問題是,梁振英既然認定中央政府和中國民眾愛國心切,又認定港獨是少數人的言行,為甚麼還要倒自己米,屢屢高調反港獨,甚至配合中共輿論展開全民大批判,給人一種港獨已遍地開花結果的印象?
更簡單的問題是,梁振英既然知道驅蝗行動打擊內地居民來港興致,為甚麼不是宣揚香港年初二晚煙花匯演的祥和,而是宣揚周二凌晨的旺角衝突?為甚麼不是宣揚香港公眾、輿論對踢篋的譴責,而是宣揚踢篋、驅蝗的少數人行動?這是否印證了輿論的質疑:「少數人強行通過政策,討好中央,後果要全港承擔!」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