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特續作孽 資金能不外流嗎?(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梁特續作孽 資金能不外流嗎?
(時事評論員 黎則奮) - 黎則奮

科大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不務正業,當前的中國和香港經濟都陷入困境,岌岌可危,他沒有以專長的經濟學知識去評估時局,出謀獻策,指點迷津,反而在自己不熟悉的政治議題上大發評論,胡謅港獨主張可令本港樓價大跌九成,充份暴露自己不學無術,對政治和經濟現實徹底無知。
自2014年底以來,中國經濟明顯下滑,墮入典型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無法自拔。去年中共東施效顰,效法美國以量化寬鬆措施谷高股市,誘導民間資金入市,為財困的中資企業和國企融資及壯大規模之餘,也刻意創造財富效應,刺激內需,補替不振的出口貿易和產能過剩的國家投資,支撐大陸經濟持續增長。但股市暴力下跌和人民幣相繼暴力貶值後,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以習近平倡議的「一帶一路」為總綱推動的「十三五規劃」至今仍只停留在口號的階段,始終未見真章,更遑論實際的經濟效益了,今年中國首季GDP增長表面達標,甚至超逾6.5%至6.7%,但那完全是中央故技重施,以數以十萬億元人民幣計的國家投入和首季已達四萬六千億的新增信貸催谷而成,可說是飲鴆止渴,為下一個更大的泡沫爆破埋下計時炸彈。
索羅斯公開唱淡中國經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現時中國總體債務佔GDP比重已高達237%,較2007年的148%,高出幾近一倍。為了掩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財務危機,中央竟然掩耳盜鈴,容許債轉股。實質只是將債務危機爆破延遲,並且轉嫁到金融系統上。

中國經濟改革未見成效

無疑,中國政府債務表面上不足50%,遠低於日本和歐美國家的政府債務,但企業債務絕大部份都是國家資本和紅色資本,實質與政府債務無異。如果經濟改革失效,所謂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和創新產業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市場不振,失業高企,企業信貸違約和債務危機爆破便勢所必然,最終還是國家的金融系統承擔一切後果。
中共要急於加入IMF的SDR和重新爭取MSCI納入A股,目的明顯不過,就是以人民幣國際化和外資投資A股挽救和鞏固中國脆弱的金融系統,但一切話事權都操控在以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手中。倘若10月1日加入IMF的SDR臨門一腳受到阻撓,MSCI納入A股的談判又失敗,中國大陸經濟能不硬着陸嗎?
香港背靠中國,負面影響已經陸續呈現,本港出口經已連續下跌11個月,是金融海嘯後最長連續跌幅。3月份的PMI只有45.5,創7個月來新低,比大陸還要差,最新的失業率已回升至3.4%;而二手樓價大幅蝕讓,以及鬧市吉舖湧現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在說明本港經濟已經隱現危機,日漸惡化,完全看不到前景,如果中國大陸經濟崩潰,香港肯定首當其衝。
事實上,香港近十年的虛假繁榮,完全是貨幣氾濫的現象,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一直有逾萬億外來資金泊在香港,挺住樓市和股市,財富效應製造的內需,一直支撐着本港經濟增長。只要資金大幅撤離,股市和樓市皆會大挫,由此造成的負財富效應,足以一夜之間摧毀七成依靠內部消費推動增長的本港經濟。最重要的是,資金的去留,決定於信心,而信心只能建基於健全的自由和法治制度之上,倘若香港繼續由殘民自肥及不斷違章敗紀、破壞核心價值的梁振英政權管治,資金能不大規模外逃嗎?香港的樓價大挫九成是可能的,但不是港獨使然,而是689作孽之必然結果。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