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僅賺3,921億元收入13年來首挫 蘋果歸咎港銷情差

第二季僅賺3,921億元
收入13年來首挫 蘋果歸咎港銷情差

【本報訊】蘋果公司(Apple Inc.)業績失色,多得香港不少。蘋果第二季收入按年大跌13%至506億美元(約3,921億港元),為2003年以來首次下跌。蘋果期內大中華地區收入按年下跌26%,慘絕全球,蘋果解釋這主要因為香港銷售錄得相當大的跌幅。另外,iPhone期內銷量按年下跌16%,乃自2007年推出以來首次錄得倒退。
記者:賴俊達

蘋果截至3月底的次季純利按年下跌22.5%至105億美元(約813.7億港元),每股盈利為1.9美元(約14.7港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賺2美元。該公司期內收入下跌13%至506億美元。以地區計,大中華地區次季銷售下跌26%,美國銷售跌10%,歐洲銷售跌5%,但日本的則升24%。
對於大中華地區收入勁跌,蘋果把主要原因歸咎於香港銷售疲弱。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表示,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港元須承受美元強勢的重擔,從而導致香港今年的旅遊及貿易等急速轉弱。
相比之下,蘋果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銷售僅跌11%,而撇除匯率影響後,銷售跌幅更縮至7%。庫克稱,中國市場比一般想像更穩定,蘋果維持對中國市場的樂觀看法。不過,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表示,對於蘋果而言,中國才是實際的憂慮,因其已成為蘋果第二大市場,中國經濟放緩勢成為蘋果需長期面對的問題。

蘋果行政總裁庫克

股價曾跌8.3%  市值蒸發3,750億

另外,蘋果次季的iPhone銷量下跌16.3%至5,119萬部,雖是歷來首次下跌,但高於市場預期的5,070萬部。iPad期內銷量按年下跌19%至1,030萬部,亦勝過預期。另外,Mac機期內銷量按年下跌12%至403萬部,少於市場預計的460萬部。由於銷售令人失望,蘋果股價周三早段曾跌8.3%,市值蒸發480億美元(約3,750億港元)。

儘管蘋果股價下跌,庫克仍拒絕接受智能手機市場已處於轉捩點,蘋果增長期已告終的觀點。庫克指出,手機市場增長放緩主因乃宏觀經濟的臨時疲軟,市場增長條件將重現,「尤其是美國市場,將再展增長」。然而,談及蘋果第三季業績的預計,庫克表示蘋果預料該季利潤較低,因當前經濟形勢欠佳及iPhone SE售價較低。另外,庫克昨透露iPhone SE現在供不應求,正努力提高產量。鑑於業績令市場失望,蘋果宣佈一系列措施安撫投資者,包括將季度派息增加10%至每股派息57美仙,並將股份回購規模由原來的1,400億美元增加1,750億美元。

蘋果有趣數字

1.每小時賣2.4萬部iPhone
‧iPhone今年首季售5,119萬部,平均每小時賣2.37萬部

2.蘋果公司賺錢王
‧去季純利約813.7億港元,即每日賺9億

3.季度收入夠派全港打工仔多7個月糧
‧蘋果季度收入約3,921億港元,按本港勞動人口393萬、平均月薪1.4萬元計,每名打工仔攤分可多7個月糧

資料來源:業績公告及《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