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四年的里奧終走入直路,今日100天倒數,15名已奪奧運入場券的港將,九成半是90後「奧運新鮮人」,表表者是25歲亞洲公路單車冠軍張敬樂,將挾職業車手之名踩入里奧,他說:「一口氣做了亞洲冠軍、職業車手和奧運代表,感覺像中獎。」
記者:盧曉君、徐嘉華
攝影:邱仲權
阿樂笑說自己沒中獎命,最「叻」一次是初中參加粟米片抽獎,得到一部戰車玩具,第二次中獎,他自言是中學會考,那時全心練車,考試那一朝才拿起書本,但又給他考個全合格;今年初連中三元,包括伊豆亞錦賽五牌、加入澳洲職業車隊Orica GreenEDGE,還有里約奧運男子公路單車一席位,他說是「三成幸運,七成努力」。
初練BMX只為減肥
阿樂的單車路途有點搞笑又迂迴,中一暑假跟港隊代表的大哥張敬煒到體院,被總教練沈金康看中練BMX,想阿樂衝一衝08京奧,但阿樂當時體重達200磅,全心想以單車減肥,但半年後因人不夠靈活,於是轉踩山地車,但又不夠力,輾轉才練公路單車及場地單車,阿樂個人第一面金牌正是05年14歲的泰國青少年捕捉賽,中五會考六科合格後,就正式做全職車手至今,足足八年。
阿樂的「幸運」其實是建基於一早埋下「努力」的種籽,他說:「中一放學時拿爸爸的爬山單車,自己一個人由馬鞍山踩去大埔再返馬鞍山,當時未想過要練車,主要想減肥,日日如是,可能計時賽的能力是這樣練回來的。」
他記得06年多哈亞運,哥哥敬煒奪記分賽金牌時,自己無動於衷:「那次我在澳洲參加青少年賽,哥哥打電話告訴我他贏了金牌,我那時都不知原來亞運金牌很厲害。」由無知到現在成亞洲一哥兼衝擊奧運,是過去八年多每日踩足五個多小時、每星期900多公里以及無數的獎牌令他成長了:「我好享受每次艱辛訓練後的疲憊感,是挑戰自己極限的表現。」
效職業車隊有助征奧
阿樂自言單車路一直平坦,曾包辦世錦賽銅牌、世界盃金牌、亞運銅牌、亞錦賽冠軍、亞青賽冠軍,現正跟職業車隊在歐洲比賽的他表示正面對「斜路」:「我預計在歐洲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對我八月里約奧運公路賽很有幫助,最基本目標是完成比賽,若幸運的話,也許是前列位置甚至衝牌。」上月開始代表Orica出戰歐洲的公路賽,現已累積三戰,作為職業隊中的新仔,亦獲稱讚有質素。
新鮮人為港衝牌
像阿樂已穩奪里奧入場券的15名港將中(見附表),只有「女車神」李慧詩及花劍的連寶香曾出戰上屆奧運,其餘都是首次參加,最年輕是18歲、首位香港歷史性達游泳奧運A標的何詩蓓,而同為97年生的男花、高1米90的張家朗暫是全隊第二年輕代表,但港隊還有不少人正努力爭入場券。
上屆倫奧港將代表有42人,照現時走勢,今屆里奧的香港代表未必能超越上屆,但貴精不貴多,香港在奧運史上共奪過三面獎牌,包括一金(96年滑浪風帆李麗珊)、一銀(04年乒乓男雙李靜/高禮澤)、一銅(12年凱林賽李慧詩),每隔八年出現一面,希望今年能打破這個「八年一牌」的魔咒,在八月里奧衝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