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教養之道】
香港地,單靠一份糧來養活一家幾口,以前其實好閒,但如今百物騰貴,兩公婆齊齊出去打工,都未必夠全家人過上安穩生活。但有一對八十後夫婦卻反其道而行,深信孩子頭幾年最需要父母陪伴,年前決定雙雙辭工回家當全職爸媽,聽落超「離地」。以為他們「有錢就是任性」,其實每日家用只有$100,計過度過慳住使。他們視這段日子為"Gap Year",放個長假伴着孩子成長,縱然閒言閒語及反對聲音不絕於耳,但畢竟條路自己揀,至今走了一年多,仍覺無悔。
起初看到育有兩名兒子、今年35歲的Warren及34歲的Cass,在網上分享他們年多以來的全職爸媽生活,腦海只想起兩個字──離地。這年頭,容許另一半辭職回家湊仔,已不是人人有勇氣、頂得住,何況兩人齊齊辭工?
Warren原在泰國旅遊局任職,每月有近一半時間不在港,Cass則是測量師,同樣需要間中出差,陪伴兒子的時間少之又少。2012年大仔諾諾出生時,Cass已想回家當全職媽媽,曾與丈夫商量,卻被對方一盤冷水照頭淋,「佢當時嘅反應係覺得冇需要,仲問我自己湊同姐姐湊有乜分別?不如多個人出去搵錢。」2013年年尾,Warren的工作合約完結,加上年近80歲的爸爸身體欠佳,身為孻仔的他決定趁機做孝順仔,帶爸爸坐郵輪去旅行。
丈夫偷步唔撈 唔怕做壞榜樣
回港後繼續唞唞,只當兼職,變相多了時間在家陪伴兒子,父母觀開始有微妙改變,「以前覺得小朋友俾姐姐湊都會曉行曉大,睇得好輕,同小朋友嘅bonding唔會特別大,但嗰段時間同佢哋多咗互動,關係親密咗,覺得父母陪伴仔女成長真係好重要。」結果他趁年輕,又趁着與太太搬屋賣樓賺來的一筆積蓄,鼓起勇氣回家試當全職爸爸。
Cass眼見當初反對自己的丈夫,竟偷步回家做湊仔公,她說當時其實有啲𤷪,但又開心見到對方的轉變,「冇諗過佢會放低工作同所謂男人嘅尊嚴做全職爸爸,做太太見到另一半咁錫小朋友同顧家係開心嘅。」當時,Warren會不時傳來一些父子同樂的生活照給仍有上班的太太,Cass既羨慕又妒忌,去年忍不住再向丈夫提出當全職媽媽的念頭,終得到不一樣的答案,「佢話想就辭職返嚟,計過數只要慳慳哋,積蓄都夠一家使兩年。」就這樣開始了一家四口日日全天候黏在一起的生活。
他們仍記得親友得悉後的反應,「有啲會話使唔使咁誇張呀?你哋夠錢使㗎喇?啲錢邊度嚟?諗住成世都唔做嘢呀?」家人目前仍會間中試探他們何時重投職場,Cass直言最初會覺得難受,但現時已看開,「大家價值觀唔同,有人覺得生小朋友供書教學,請人照顧已經好足夠,但我哋唔想將管教小朋友嘅責任交畀人,呢個係父母嘅責任。」但兩公婆日日賦閒在家唔返工,不怕給兒子壞榜樣嗎?「阿仔有時反而會問點解人哋父母要返工,好似覺得父母陪自己係天經地義嘅事,返工先係奇怪,我同佢哋講知唔知父母好錫你哋、好幸福。其實我哋喺屋企唔係好食懶飛、日日睇電視打機,而係同仔仔一齊生活過日子,有好多互動。」Warren再補充:「唔知佢哋大個咗會點睇返呢段童年回憶,就算唔記得都唔係重點,至少對我哋兩個嚟講係個珍貴回憶,得着係無價寶。」
執石玩水又一日 夫婦共對要磨合
二人相識之前,曾各自到澳洲參加工作假期,靠當時賺的薪金,再加回港後儲了幾年錢,數年前用百多萬買了人生首層物業,其後搬屋賣樓賺了點錢,便成了他們現時的生活費。昔日兩人每月收入合共約有六、七萬元,辭職後,生活還是要過,樓要繼續供,長輩家用要繼續畀,還要養兩個兒子,條數點計?老本會有用完的一日,所以用錢時樣樣都要計住,Warren每星期(只計一至五)給太太$500家用,負責全家人一日三餐及日用品,由於住在偏遠村屋,去就近街市都要揸車,為慳錢,Cass會盡量在半小時內買完餸,以享受首半小時免費泊車的優惠。他們又幾乎不會買新衫及玩具給兒子,慶幸有幾個年齡相近的堂哥表哥,可以執二攤。一家人每天的活動接近零消費,大仔中午放學回家吃過午飯後,便會一家人到附近的石灘執石頭玩水、踩平衡車、在天台種水耕菜、用廢物自製玩具,甚至幫爸爸洗車就過一日,不花分文,廉價但快樂。
最初當上全職父母很大壓力,因為還未掌握新的使錢模式,Cass以前每月花一、兩千元買幾件新衫化妝品是等閒事,但現時一分一毫都要諗過度過,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在連鎖店買了兩件價值$89的衣服給兩個兒子,卻換來丈夫痛罵,「佢話你知唔知今時唔同往日,唔係想買就買,嗰時我條氣好唔順,唔明點解買件衫畀仔仔都好似會搞到聽日冇飯開咁!佢仲話:『你要過返呢種生活冇問題㗎,聽日去返工咪得囉!』」Cass最終硬着頭皮去退款,Warren說:「嗰時覺得佢唔識量入為出,又要享受同個仔嘅親子時光,但又唔放棄物質,魚與熊掌喎,你要買咁多嘢,得,返工囉,好正路箒,一係你返,一係我返,如果你唔肯慳,錢邊度嚟呀。」他們初期還會做些兼職幫補家計,幾天的活動統籌、小學補習導師,就連通宵更的月餅製作員也做過。
除了慳錢,全職湊仔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安排每天活動,而是要習慣兩夫妻每日24小時相處,以前各自返工,有私人時間唞唞氣,如今日見夜見,磨擦自然增加,花了很長時間去磨合,現時每逢兒子午睡,就是他倆的小息時間,會把握時間上網打機,或去附近餐廳拍拖吃個下午茶,「仔女大個會離開,但伴侶會陪伴終老,唔可以因為小朋友而放棄伴侶關係。」Warren說。
盼齊做半職 伴孩子成長
我悄悄問Cass,其實內心想老公快點出來工作嗎?她憶起當初友人勸阻她做全職媽媽,「佢哋話得一個人搵錢,另一半會覺得你冇用,未必體諒。我𠵱家好享受見到爸爸同對仔仔嘅相處,如果有得揀,我會想兩個人同一時間做半職,大家都有時間參與小朋友嘅成長。」他們認識一對達至財務自由的港人夫婦,辭職帶着兩個年幼兒子到世界各地旅居,過着超離地、人人夢寐以求的生活,Cass說:「其實有咁樣財政能力嘅,香港大有人在,但有幾多父母會願意跳出comfort zone做呢件事?」
但現實終歸現實,二人總有重返職場的一日,會是何時?Warren笑說:「冇錢囉,最遲等兩個仔升小學啦。」但空白了幾年,在現實的香港社會,有可能會影響搵工,「返工飛嚟飛去係咪就代表充實人生?以前喺澳洲工作假期,好多舖頭星期六、日下午會關門,因為要family day,好悠閒,人哋都一樣生活得好好。」他們對自己能力有信心,加上相信在香港不會餓死人,只要肯做,一定有工返,就算要轉行、減人工、甚至再由低做起都在所不計,哪怕浪費了以前積累的經驗及人脈,「做嘢做到死嗰日都可以繼續做,但小朋友要你陪就只有呢幾年,成長時光唔會因為你忙、要工作賺錢而暫停,我哋覺得𠵱家同小朋友相處係無價,無悔無憾。」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黃子配
攝影:鄧鴻欣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