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字裏凡間】
「今天解決不了的事,別着急了。」以為「明天會更好」?非也,下一句是「因為明天也解決不了。」吓,你不是來安慰我嗎?近年facebook出現一個離經叛道的台灣page,改寫正能量金句,大肆宣揚負能量。明明句句都說到萬念俱灰,每天追看竟有負負得正的感覺,不但吸36萬like,最近還出版成書《每天來點負能量》。連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Ben Sir)都說:「原來咁都可以出書,立即令我有好高正能量!」
咁架勢?對這本台灣來的過江龍,經常在電視節目教中文、幽默感與中文造詣並重的本地薑Ben Sir覺得:「書中的文字淺白,人人都讀得懂,前後兩句有衝突,產生到特殊效果。」例如書中有一句「以前行行出狀元,現在行行都可憐。」他笑說:「這些傳統金句假設了每個行業都有出頭天,但作者叫我們認識現在行行都可憐這個事實,做記者又被炒,做總編又被炒。」猶如高登潮文要由達哥朗誦才傳神,跟Ben Sir討論這堆金句,真的停不了,還要以記者、總編作例子,話中有骨呀。
跟Ben Sir一句句細讀,看似負能量,咀嚼着卻沒有苦味。「作者的手法很負能量,但他這樣拿出來說,反而更能令我們面對現實,其實很正能量。」難道這就是負負得正的奧妙?Ben Sir續說:「很多充滿希望的金句,會否不太現實,有點矯情造作?就是這些話抑制了我們,令我們跟隨某些思想行為去做?這本書令我們對長久信賴、不會質疑的金句有所反思。」如果讀者心靈脆弱呢?「那當然會被打沉,唉,行行都可憐,還是領綜援吧。」不過,如果你EQ夠高,「能量可以轉移的,物理學都教過我們"Conversion of energy",由正變負,負變正。」Ben Sir率先示範,說要將這句送給年輕人們:「因為人人都可憐,你出多一分力,做到比人稍為勁,咪狀元囉!同學們,做明日的狀元,好嗎?」
肥醜窮蠢灰到盡 諷刺宣洩情緒
書中最多關於肥、醜、窮、蠢的金句,在中大訪問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這個專頁和這本書,六個當中三個有睇,叫他們選出最有共鳴或最想送給某人的一句,女孩們喜歡選跟肥瘦有關的:「別減肥了,你的醜並不是因為胖。」、「有些人覺得穿黑色衣服會看起來比較瘦,我只想說,你會覺得黑山豬比較瘦嘛?」有人直言自己常減肥,所以自嘲有共鳴,有人就想送給班上的肥仔。笑聲過後,在正能量氾濫的年代,這樣一本書、一個專頁,恍如一個出口,受訪者之一吳同學說:「最大壓力是宣洩不到情緒,作者好像提供了一個渠道,讓人宣洩負面情緒。」
社會總叫我們抑制負面思考,抱個怨也不行,心情低落時就灌輸正能量金句。《每天來點負能量》的作者、從事媒體創作的林育聖,將負能量比喻成性慾,明明有需要但大家卻叫你不可以有,反問:「這不是很詭異嗎?就好像說你不可能有性慾,卻又要你生小孩一樣。」你怕這書教壞細路?但每天生於荒謬中,有時就需要一點黑色幽默,一笑置之,然後努力活着。
Ben Sir心水金句
請教Ben Sir如何寫得出類似效果,他說要先找一句人人都說、習以為常的話,再接一句出其不意的句子。
中大同學仔精選
記者:陳穎欣
攝影:許先煜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