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可以醫病思覺失調抑鬱冇有怕

戲劇可以醫病
思覺失調抑鬱冇有怕

戲劇除了是一種表演,也可以是一種療程,治療師協助受助人透過戲劇的角色與個人生活結合,利用不同的角色扮演,說出角色的故事,在治療師協助下,漸漸幫助受助人將角色性格內化,達致心靈和人格的平衡,補足每個人性格中不足的地方。
駐紐約記者:陳郁仁

來自台灣的任萬寧,在紐約當演員之餘,還有另一個身份——戲劇治療師。他說,戲劇治療是把人想像成一個角色庫,一個人可以跟另一個人是朋友,在家中又扮演另一個角色,可以是父親或兄長,這些社會化的角色若能達到平衡,人的心靈就是健全的,如果抑鬱症病人,沒辦法走出來,給他稍微活潑一點的角色,讓他藉由這角色去嘗試,內化這角色,他抑鬱的特質就可以達到平衡。

談到當初如何走上戲劇治療這條路,任萬寧說過去在台灣演戲時,曾飾演一名律師,他原本不擅跟人理論,但透過演戲,發現律師據理力爭的特質漸漸內化到自身,覺得很有趣,決定到紐約進修戲劇治療師學位,現在在紐約擔任治療師,應用不同角色的特質,達到療癒和改善心情的功效。

任萬寧目前在紐約一間學校和老人院做戲劇治療,例如在學校,他會利用劇場遊戲,讓學生參與,每一個遊戲都有一個目標,譬如讓你聆聽、專注,讓學生練習這樣的技巧,再把這些技巧運用在生活中,像讀書時要專注一樣;或讓學生飾演男女朋友,雙方談分手時只會大吵大鬧,再跟學生討論,這做法是否有助解決問題,盡量利用生活中的情況來演出。

他曾治療一名慢性精神病患者,對方有幻聽、幻覺,導致整個人情緒低落,沒有動力,在群體中表現消極,但透過戲劇治療中的熱身、角色扮演和反饋討論,一直給予他正面的鼓勵,三個月後這名患者願意畫畫,一天任萬寧要大家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英雄人物,這患者開始翻報紙,最後畫了一匹馬,馬上還坐着黑俠梭羅;任萬寧進一步問他梭羅會做甚麼動作,他馬上作出梭羅舞劍的動作,令他當下非常感動。半年後,這名患者將梭羅見義勇為、為民除害等特質內化到自己的人格中,達到心靈的平衡,不再像當初般,與外界團體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