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令港獨思潮發酵?(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誰令港獨思潮發酵?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去年這個時候,距離立法會就2017政改方案進行表決還有不足兩個月。當時佔領運動已經被平息,北京及特區政府對政改方案寸步不讓,泛民陣營人心渙散,除了決意要否決政改方案之外,政治上再無其他着力點。而建制派則躊躇滿志,積極部署在政改方案一旦被否決後,把所有責任推在泛民頭上,為區議會選舉擴大優勢,及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中爭取更多議席。
那個時候,誰人會估計到在一年之間,本土主義及港獨議題竟然會成為城中最主要的政治話題。依照現時的形勢發展下去,極可能會成為幾個月後立法會選舉中的最大爭議焦點。
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香港前途問題開始發酵時,曾經有人提出過香港於1997後獨立的可能性,但很快便被視作為不現實。及後當「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些九七回歸的綱領提出之後,不少年輕人甚至對回歸表示歡迎,也有很多人認為透過所謂香港的「民主回歸」,會為中國的政治現代化作示範作用。
不過,回歸後的歷史無情地證明這一種浪漫的構想並不符合當代中國在共產黨主政下的政治現實。到了今天,所謂「民主回歸派」正面對擁抱本土主義的年輕一代的批評和清算,有人甚至認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已經走到了盡頭。
本土主義及港獨思潮,突然在一年多之間似有席捲全城之兆,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特首梁振英在發表其2015年施政報告時,高姿態譴責港大學生報《學苑》那一組沒有多少人會留意的文章,這反而引起部份年輕人對這個議題的興趣。
最近有學生組織在院校間進行的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受訪大專同學在9月份的立法會選舉中會投票支持本土派,支持香港獨立的更高達四分之一。而一些高舉勇武抗爭、本土主義,甚至是港獨的政治組織,包括還未獲批准註冊的香港民族黨,也在大專同學之間獲得相當廣泛的認同。

強硬打壓適得其反

這些組織現在宣揚的綱領流於政治口號,很多並沒有政績支持,在體制裏也沒有位置。但他們的主張已經令到一些傳統的政治組織和政黨,也要把本土意念加入他們的黨章或9月份立法會選舉的綱領之中。這一種趨勢,足見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就算並不認為港獨會是香港長遠的出路,但也無阻這一種思潮的擴散。
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它們的喉舌近日不斷說要拉要鎖,指控鼓吹港獨違法。這些做法在香港社會根本不可能產生實質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連港府官員都泛政治地指控說「有人犯法」,但又不能清楚指出他們所犯何法,這只會進一步為本土主義者對香港正在不斷大陸化的指控提供證據。
港獨及本土意識越來越熾熱,也可以說是中央政府自食其果。不應忘記歷史的教訓,1898年當「戊戌維新」被無情打壓並以失敗告終之後,原來對改革抱有幻想的廣大社會菁英便更大程度地投向革命,要推翻滿清政府。香港現時部份年輕人的心態不正與那個時候投向革命的人有相似之處嗎?中央政府倒不如深切反省一下,九七回歸討論過程中,尚且不致出現港獨思潮,為何反而到了今天回歸快19年了,竟然有那麼多在「唱國歌、升國旗」的氛圍中長大年輕新世代,越來越擁抱本土,甚至支持港獨?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