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之子 倡恢復繁體字<BR>京劇大師梅葆玖病逝

梅蘭芳之子 倡恢復繁體字
京劇大師梅葆玖病逝

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幼子梅葆玖,昨日上午在北京病逝,終年82歲。作為京劇梅派的唯一傳人,梅葆玖畢生致力傳承和發展傳統藝術,對當今京劇界舉足輕重。他除了致力推廣京劇,更提議恢復繁體字,直言中國傳統文化不能丟,生前更坦言對香港教育局倡學生學簡體字感憂心。

梅葆玖上月30日慶祝82歲生日,翌日外出到王府井午膳時暈倒,呼吸驟停,有指他因突發性支氣管痙攣,導致腦部缺氧,並送往北京協和醫院搶救,一直昏迷。卧病期間,各地弟子紛紛湧至北京探視。西醫表示其情況不樂觀,家屬於是採用中醫治療。但到前日,梅的病情開始惡化,出現血壓不穩及肺部感染,昨早11時在醫院病逝。據悉,在一個多月前,梅希望到上海商討修改《大唐貴妃》的劇本,想把該劇帶去海外巡演,未料成為其遺願,追悼會將於5月3日在八寶山舉行。北京京劇院在訃告稱梅葆玖為「京劇梅派(由國寶級京劇大師梅蘭芳創立的流派,徹底革新唱腔、念白和扮相等,對京劇影響深遠)掌門人」和京劇「代表性傳承人」。

2005年,梅葆玖在京劇《貴妃醉酒》扮演楊貴妃。
資料圖片

梅葆玖入院搶救時陷入昏迷。互聯網

梅葆玖希望小孩能培養對京劇的興趣。

13歲登台亮相 曾來港演出

出生京劇世家的梅葆玖,1934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泰州,是梅蘭芳及京劇演員福芝芳的第9個孩子,亦是唯一學戲的兒子。他10歲時,梅蘭芳飾演《三娘教子》的薛倚哥,父親發現其嗓子、扮相都可以,就決定讓他繼承梅派,於是開始學藝,主攻旦行,但啟蒙教師並不是父母,而是旦角名家王瑤卿之姪王幼卿,武功教師是陶玉芝,崑曲教師是朱傳茗,又師從朱琴心學習花旦。梅13歲時登台亮相,18歲開始和父親同台演出,此後致力於梅派藝術的傳承。
梅葆玖生前是中國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經常出國進行藝術交流,亦曾來港演出。戲曲界普遍推崇他藝業精湛,基礎紮實,嗓音甜美圓潤,唱念字真韻美,表演端莊大方,扮相、演唱都近似其父,在青衣、花衫、刀馬旦、崑曲等諸行當均有極高造詣,代表作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楊太真外傳》、《洛神》及《西施》等。然而,外界對梅的私生活了解不多,其妻子是梅蘭芳京劇團藝術顧問林麗源,兩人膝下無子女,只有20隻貓同住。
值得一提的是,梅葆玖致力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曾建議內地學生學繁體字,09年更提出恢復繁體字,強調「傳統文化不能丟」,還希望孩子們多聽京劇、愛京劇、練書法、認識繁體字。

港提議學簡體字 坦言憂心

他對上一次公開露面,是今年3月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出席兩會,梅接受香港有線電視訪問時說,對香港教育局建議學生學簡體字感到擔心。他又曾狠批央視春晚,將京劇變成娛樂節目,若父親梅蘭芳泉之下有知,會覺得很痛心。
《新京報》

藝人網民有話說

黎明:玖爺一路好走,梅家藝術永存心中!
蓋鳴暉︰梅老師係一代宗師,佢為人友善,好有氣度,今日聽到佢死訊,我覺得好可惜,係京劇界一大損失……但佢京劇嗰份精神永遠長存。
黃曉明:感謝您一生的努力和堅持,讓我們銘記國粹,流傳至今。梅老先生一路走好。
六小齡童:他的去世是國粹京劇梅派藝術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願梅葆玖先生一路走好!
熊黛林:記得在《叮咯嚨咚嗆》的發佈會上見到梅先生,大師風範,受人敬仰。梅先生,一路走好!
網民「王同學」:或許大家紀念的不是梅先生,是以他為代表的大師精神,是那些正在無可挽回的消逝的文化精粹。
網民「三塊泰山石」:大師殞落,後繼有人否?藝術傳承否?這才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