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央行政策 理據亦然

基金觀點:央行政策 理據亦然

經濟的基本面出現變化,央行政策的基本架構也時時跟着轉變。由於物價與資產價格的關係變得較不穩定,儲局目前以通脹目標化機制為主的貨幣政策,似乎已近周期尾聲。我們認為,目前的貨幣政策框架既然未能帶來預計的經濟結果,與其修補,央行不如重新思考調整方向。
自1990年代初起,包括儲局在內的幾個已發展與發展中國家央行,採取以通脹目標化機制作為貨幣政策基本理據。它之所以受歡迎,在於其簡單易明,至少理論上如此。若能長期堅守具體的通脹目標,央行對外說明政策時便能更為清楚透明。此外,通脹目標化機制仍有貨幣政策彈性,有助於提振國家的整體經濟表現。
央行奉行的政策基本架構難免會失效,但並非因為執行不力,而是因為重要的經濟關係出現改變。當前的基本面改變是出現於房價與物價的關係。1990年中期以前,房價漲幅與物價漲幅存在穩定正相關性,但這關係已經不復存在。
可能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特別明顯的改變:就是物價的計算方式,特別是物價調查的改變,以及自用住宅房價的計算方法。
理論上這個問題似乎微不足道或屬於學術範疇,實則不然。原因為何?
過去,央行只需要專注在傳統物價指標是否增加,把資產價格增長視為通脹的一個徵兆即可。但從過去20年可明顯看出,即使傳統的物價指標沒有大幅增長,房價仍可能飆升。
資產價格大漲大跌,容易對整體經濟造成負面衝擊,2007至2009年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正是一例,這個例子削弱了通脹目標化機制的核心主張,就是低而穩定的通脹率,會帶動經濟持續而最大幅度的增長。
通脹目標化機制在執行面上的問題,並非局限於美國。綜觀許多已發展經濟體,房價與物價的關係也變得不穩定。令人訝異的是,各國央行至今對通脹目標化機制對政策的影響仍然視而不見。
通脹目標化機制的擁護者過去從未預想過,在物價幾乎沒有上升的背景下,資產價格還是有可能激增。這樣的情況已有前例,現在正捲土重來。我們認為,現在正是央行調整或重新思考通脹目標化政策的時候。

資料截至:2016年4月15日

AB聯博

本文所載資料為 AllianceBernstein L.P.或其聯屬公司之觀點,截至本公佈日期,相信相關資料來源乃屬可靠。投資涉及風險。AllianceBernstein L.P.對任何數據的準確性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保證。並不保證本材料所載任何預測、預計或觀點將會實現。過往表現不保證未來的業績。本文所示觀點於本公佈日期之後可能隨時發生變化。本文件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AllianceBernstein L.P不提供稅務、法律或會計建議。其不會考慮投資者個人的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在作出任何決定之前,投資者應就其個別狀況諮詢適當的專業人士。本資料不得被視為銷售或推廣材料,或購買或出售AllianceBernstein L.P.或其聯屬公司所發起之任何金融工具、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或招攬。AllianceBernstein及AB標誌為註冊商標及服務標記,須獲得其擁有人AllianceBernstein L.P.的批准方可使用。
香港讀者謹請留意:本文件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核。本文件之發行人為聯博香港有限公司。本文觀點不構成研究、投資意見或交易建議,且未必代表聯博投資組合管理團隊的觀點。
©2016 AllianceBer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