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不應回購 - 左丁山

匯豐不應回購 - 左丁山

最近股壇有兩段新聞,一些股評人在專欄叫好,左丁山不以為然。其一是中國內銀之「股代債」,即是借出的錢收不回來,企業無能力還錢,於是改為發行股票給銀行,銀行也就從債主變成股東。以股代債其實係搵銀行老襯,但內地突然有人叫好,難免係simple and naive,蝦群眾唔識計數。
好企業,營運穩健有錢賺嘅企業,一定係有借有還上等人,只有經營不善,或競爭力不如人嘅企業先至係有借不還嘅下等人,銀行借錢出去賺息差,收回貸款天公地道,但下等人唔還錢,仲要銀行做埋股東,解除所有債務,真真有冇搞錯。假如有十間八間下等人逼銀行(配合政府用政策威逼)做股東,上市銀行股東就慘情,最慘係由佢地蒙受損失。左丁山曾與一位資深研究分析師傾過,佢就話:「唔好買內銀股,佢地受中央政策壓力太大,會犧牲小股東利益。」
其二係匯豐放風,可能研究回購股份。匯豐股價長期受壓係事實,左丁山係小股東有切膚之痛,但回購股份,又係搵小股東笨。美國因為有資本增值稅(Capital Gains Tax)及股息稅(Dividend Tax),市場又以大基金投資者為主,大基金不在乎收股息(一收就要交稅),更在乎股價上升,令基金投資可以增值,故此歡迎、鍾意股份回購(Buyback),背後理論係公司在市面買入自己公司股票,減少股票流通數目,於是在盈利不變條件下,每股盈利(EPS)可以上升,假設P/E(市盈率)不變,股價當然上揚,為基金投資增值。
但在香港,稅務從不是一個問題,匯豐小股東好多係長期投資者,揸匯豐揸足三代人都未賣,目的係收取高息,穩定股息。
即使股份回購令股價上升,對呢啲股東嚟講,只不過係紙上富貴,但最實際嘅就係每一季度有股息入袋。匯豐係世界級大銀行(Global Bank),受嚴密監管,資本比率要恒常合乎標準,手頭上資金不足以既回購,又派高息,只能揀一樣,香港小股東一定係揀股息啦,英美嘅基金股東揀股份回購,有啲理由,於是兩批股東意見不合。匯豐管理層要弄清楚:匯豐主要利潤來自香港,2009年供股,主要靠香港,蝕本或冇錢賺嘅地區就係歐美。歐智華等人千祈唔好為咗國際基金而損害香港股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