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否脫歐,最肉緊的不是「事頭婆」英女皇,不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不是決定要公投的英國首相卡梅倫,而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及美國外交community。這位在外交上向來較低調的總統前兩天訪問英國,一方面向女皇賀壽,另一方面則就英國是否該脫歐問題指手劃腳。抵埗當天他特地在親保守黨的Daily Telegraph發表文章,以英國「朋友」的身份相勸英國民眾在脫歐問題上三思。
以文章而論,奧巴馬這篇評論稿寫得情文並茂,從上世紀美國最偉大總統小羅斯福向英皇喬治六世(女皇的父親)祝酒說起,提到英美兩國在二次大戰如何休戚與共,數以萬計美國大兵埋骨歐洲的壯烈;更說到二戰後英美如何打造新的國際秩序:成立IMF、世界銀行、北約,讓歐洲及世界沐浴在美英主導的民主、自由、市場開放中。奧巴馬還輕輕拍了英國馬屁,說英國是有獨特地位的世界強國,留在歐盟將可在歐盟及世界發揮更大影響力。
以一個外國元首而言,奧巴馬這樣評論外國的內部事務及投票選擇算是非常破格,幾乎可算是赤裸裸的干預。難怪支持脫歐的英國政黨及政界人物立時反唇相譏。英國獨立黨領袖Nigel Farage狠批奧巴馬「偽善」,又指他是史上最反英的美國總統(他大概忘記了華盛頓曾跟英國打過仗!)。
美國憂西方陣營動搖
奧巴馬高調介入為英國留在歐盟拉票當然不是為了撐首相卡梅倫,兩人不親厚已是國際政壇公開的秘密。他肉緊是因為英國脫歐損害美國在全球的戰略利益,削弱二次大戰後的政治秩序,對Pax Americana有不良影響。當然,奧巴馬不方便說得這樣露骨,但只要看看一些美國前外交官員的評論就清清楚楚。
奧巴馬出訪英國前一天,克林頓時代的副國務卿、布魯金斯學會會長Strobe Talbott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臚列英國脫歐引發的震盪,特別是地緣政治上的骨牌效應。根據Talbott的分析,歐盟不僅是經濟共同體,更是西方盟國的重要政經堡壘,可以發揮重要的戰略作用包括威懾俄羅斯。俄國新沙皇普京進軍烏克蘭強奪克里米亞半島,歐盟聯同美國對俄羅斯實行嚴厲的經濟制裁,令普京備受壓力就是最好例子。
一旦英國脫歐,歐盟力量肯定削弱,並可能牽動其他成員國特別是過去幾年吃了不少苦頭的歐豬國家如希臘跟隨,甚至一些核心國家如荷蘭、法國也會湧起反融合、反歐盟的浪潮。Talbott還指出,不少證據顯示普京及俄國政府直接間接資助一些反歐盟的政治力量,包括法國極右國民陣線及荷蘭新冒起的民粹政黨。這些政團乘移民、難民危機冒起,大肆批評歐洲一體化進程,削弱對歐盟的支持。英國如帶動脫歐風潮蔓延,至少令歐盟能量大減,難以再有效制衡俄羅斯,變相幫了普京一把。
再進一步看,假若歐盟真的因英國退出而削弱甚至瓦解,將意味二戰以後建立的西方陣營開始動搖,有可能步九十年代東歐集團瓦解的後塵,令整個歐洲回到一次大戰前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的境況。九十年代東歐集團瓦解,俄羅斯變得勢孤力弱,西方特別是美國學者拍掌歡呼,認為是冷戰勝利,是歷史終結,往後由自由民主政體一統天下。假若西方陣營的歐盟也崩潰,俄國肯定視為最佳復仇。
有這樣的近憂遠慮,奧巴馬及美國外交決策圈怎能坐視英國脫歐呢?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