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香港買樓動輒幾百萬,少些去日本旅行都無用。本地藝術團體「漫遊樂團」正舉辦「北角睇樓團」,帶港人參觀離地458米的「碌架山一號」、標榜「五星級的家:迫櫃園」的示範單位,無殼蝸牛不用付首期和供樓,就可找到心目中筍盤。北角睇樓團策展人及藝術家笑言「唔係真係帶大家睇樓」,展覽除了諷刺香港越來越擠迫的居住環境,也盼港人思考「到底買樓喺咪咁重要?」
記者:譚靜雯
北角睇樓團每一件作品、佈置都參考港人睇樓作藍本,「售樓書」製作精美,甚至跟足一手樓條例,有齊樓盤平面圖、「樓盤」詳細介紹,包括地段優越、座落北角半山、但「離地」458米兼一梯四伙的碌架山一號,及五星級的家迫櫃園。
「點解住屋問題退步緊」
走進示範單位大門,映入眼簾的不是大露台、不是無敵海景、卻是一大幅「地產廣告」。名為「御。羅生門」的裝置藝術,模仿地產舖的街招,讓參觀者反思「點解買樓?」、「點解唔買樓?」、「有父幹?」、「買樓不是人生的全部」等。
另一個「示範單位」北角碌架山一號,有份參與創作的80後藝術家高嘉莉稱,作品透過一張塞滿大大小小物件的碌架床,反映香港擠迫的居住環境,「一張碌架床除咗瞓覺、食飯、小朋友玩、沖涼等全部嘢就喺呢度發生。住劏房嘅家庭,每日面對就係咁嘅環境」。
藝術家黃偉研憶述,從小在廉租屋長大,200呎單位與5名家人同住,「嗰時我都係瞓碌架床,喺床做功課、玩,嗰時其實好開心」。但他認為最諷刺是現時社會進步,「點解住屋問題係退步緊?分分鐘係100呎住5個人」。
迫櫃園將珍藏的模型、玩具、錄音帶及yes卡等逐漸被消失、被遺忘的物品,放進一個又一個的櫃桶。黃偉研稱,現時不少樓盤標榜有無敵大海景、會所及泳池等設施,「住咗入去係等於開心?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啲嘢係好珍貴,可能係細個玩嘅玩具,希望大家諗吓到底乜嘢係值得自己保存」。
藝術家:再揀過未必買樓
項目策展人黃志明稱,展覽希望讓參觀者思考住屋與生活的關係,「有啲人買樓可能為咗保值,有啲人為咗買樓花一生時間只為供樓」。他坦言,生活質素比擁有物業更重要,「買咗層樓唔代表開心,有地方住當然緊要,但地方大細、環境、係租定買未必令到一個人開心。有啲人住劏房生活環境係好逼,但都活得好開心,咁先係最重要」。
黃志明又笑言,10年前購入將軍澳一個單位,「如果畀我再揀過,未必會選擇買樓,因為花咗好多精力同錢只係為咗一層樓,唔係好值得。如果攞啲錢擺喺其他地方,好似去旅行或者學吓嘢,得着可能比買一層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