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提過美國有州立大學因缺乏資金,州政府為咗減赤而實行緊縮政策,削減大學撥款,又因為文科學生難搵工,州政府索性進一步逼州立大學「殺科」,犧牲文史哲之類,將資源劃撥俾電腦科技工程等實用項目。呢啲做法當然會引來極大抗議、教授學生不滿等等情緒,但州立大學不等同史丹福、哈佛,隨時可吸取數以十億美元計嘅捐款,最後都係要屈從政府嘅嘞。世界上有不少人反對私立大學(歐洲最唔鍾意私大),認為私立大學對貧窮學生不利。殊不知,靠阿爺派錢嘅私立大學,到咗形勢比人強的時候,最尾都係為五斗米折腰,無法子保護大學自主,及學術自由(例如殺系,倫敦King's College就曾殺掉化學系),反而美國啲私立大學就能昂然獨立,打造名牌聲譽,靠捐款及投資就足以維持充分獨立學術自主,自決及自由。史丹福可以限制本科生數目,維持較低嘅師生比率,柏克萊與UCLA雖是名校,但不能不增收學生,跟加州法例行事,於是搞到幾百人一班,校園擠塞不堪。肥仔K講過:「喺UCLA上英文堂,好似到戲院睇戲,二百幾人一班,戲院散場就各自鬆人,一個同學都識唔到。」史丹福盛產科技創業富豪,多過加州大學,是否一個「系統性問題」呢?值得探討。
香港嘅香港大學幾有資格成為私立大學,如果係私立,就唔駛搞出咁多校委會風波,港大人可以自己話事啦。不過可惜吖,在現時政治情況下,特區幾難放手讓港大成為史丹福咯!
美國州政府冇錢,對大學「重工輕文」,但私人富豪就相反,發財後就着重於文科。昨日講及嗰位Nicolas Berggruen出身富有家庭,父親係德國猶太人,係藝術收藏家,B先生自少就在瑞士及巴黎讀小學中學(法國中學生必修哲學),十幾歲已經識向朋友借錢炒股票,於是入讀紐約大學主修財務,之後投資致富,就成立慈善基金,搞哲學,與世界著名學人交往,去年11月,B先生召集一批名人,其中不乏前總理級人物,到北京開會討論「中國的未來」,眾人下機後,由公安開路,車隊直奔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會面,威勢令人側目。左丁山孤陋寡聞,不知道他與香港學界有無接觸,香港文史哲的學者,特別是新儒家,不妨較為進取單刀直入,向B先生的基金溝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