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邊緣.馮睎乾】《東京喰種》──抗爭者必看神作 - 馮睎乾

【夢邊緣.馮睎乾】《東京喰種》──抗爭者必看神作 - 馮睎乾

鬼節未到,但殭屍、喪屍、食屍鬼已紛紛出籠──大熱美劇《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第六季月初剛告終,TVB《殭》就緊接登場,ViuTV則由月中起於深夜播出紅爆動漫《東京喰種》。由於《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情意結,我也看了幾集《殭》,原諒我比較直,唔好話睇,齋聽都好難受。拍呢類戲其實唔難,劇情狗屎預咗,最緊要搵個型英帥靚正小鮮肉做男主,設定可照搬都敏俊,要佢守護個年青貌美嘅女主,兩人搞場若即若離喊苦喊忽嘅人殭戀大龍鳳,就足以令萬千師奶少女蕩氣迴腸。但大台偏玩顛覆,不斷挑戰觀眾情商:大膽起用46歲鄭嘉穎配唔識做戲嘅39歲人妻,又叫隻理應身光頸靚嘅殭屍(試比較「將臣」任達華)去做廚,我阿媽唔知,仲以為係元華演緊豬肉佬。咁鍾意顛覆,不如元華配林雪玩hehe,套劇索性叫《薑》(萬年老薑嘛),咪仲cult?人生苦短,與其看重頭膠劇,何不轉看《The Walking Dead》或《東京喰種》呢?

《東京喰種》是日本漫畫家石田翠的作品,2011年起連載於青年漫畫雜誌《Young Jump》,後改編為動畫。青年漫畫以二、三十歲男子為主要讀者群,內容多環繞職場、社會問題,儘管不乏超現實元素,但反映的終究是人生。《東京喰種》講「喰種」──擁有人類形相、以食人維生、力氣遠比人強的奇異物種──跟人類抗爭,互相殘殺,不難看出最皮毛的社會隱喻:喰種是邊緣人、弱勢社群,人類是主流社會、權力階級。但這種解讀是片面的,隨着劇情推演,人和喰種關係千絲萬縷,絕不止於敵我分明的階級鬥爭(因此更反映現實)。若從男主角金木研的角度理解,則《東京喰種》又隱喻了人的成長心路。

理想唔係大晒

少許劇透,慎入。金木研本是溫柔和善、愛看小說的文青,一次意外慘變半人半喰種怪物,吃普通食物會吐,食人又踏上不歸路,兩頭唔到岸瀕臨精神崩潰之際,得本身為超級喰種的咖啡館老闆打救,終於慢慢融入喰種社群。新生活一開始,旋即陷入道德兩難:既要拯救人類好基友跟喰種血戰,又要守護喰種同伴跟CCG(專門對付喰種的人類組織)周旋,但無論對哪一方,金木都抱着大愛包容之心,不忍暴走狠下殺手,優柔寡斷令他幾乎逢打必輸,是條比《EVA》碇真嗣更廢的廢柴。直到動畫第一季結尾,金木被變態喰種「壁虎」囚禁並瘋狂虐待,不但被折磨到阿媽都唔認得,朋友更在眼前慘遭虐殺,此時他才「覺醒」:一切不幸都是能力不足導致的;不要將軟弱當作善良;連自己也救不了,更加救不到他人;要得到能力,必須有所捨棄。於是他憤而割斷內心「人」的一邊,接受自己成為喰種,一夜白髮,性情大變,同時力量以倍數飆升,大開殺戒……

至此,白髮金木開始崇拜力量,狂吃喰種,苦練功夫(動畫省掉此節),希望無止境地變強。以為又是《龍珠》式遇強越強不斷升呢打怪獸的熱血漫畫?你猜中了開頭,但猜不到結尾。內心那團火──為了守護「重要的人」──的確令金木由廢柴蛻變為「半赫者」(一種高級別戰鬥力的喰種),但作者最高明之處,就是每當金木力量更上一層,自以為能殺神殺佛時,總讓另一更強大的角色登場來碾壓他:例如SS級喰種神代叉榮把金木打得當場噴血;「CCG死神」有馬貴將就更逆天,彷彿施展獨孤九劍,氣定神閒比劃三四招,就令在暴走狀態兼外掛盡開的金木腦漿四濺。漫畫第一季竟以男主被打得肝腦塗地、悔不當初告終,寓意明顯不過──主角唔係大晒(每個人的世界都以自己為主角吧),有理想更加唔係,現實世界天外有天,不管你自視多高,一碰到更強勁的對手,下場總是血肉橫飛,夢想幻滅。

不要活在夢中

中二病唔緊要,最緊要唔好放棄治療──漫畫第二季《東京喰種:re》似乎就是講這個人生大道理。上季的白髮金木,為追求力量以喰種自居,到頭來發覺不但保護不了「重要的人」,反而連本性也埋沒了,從此人生成為無可挽回的悲劇。到了《re》,金木被有馬貴將洗腦,搖身一變成為CCG搜查官佐佐木,忘盡前塵往事,在人類世界混了幾年表面上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體內喰種從未消失,壓抑的後果只令它報復性回歸,最後佐佐木終於憶起金木的悲慘身世,從甜美的「夢」中猛然醒轉。

此時金木第二次「覺醒」:他冷靜地意識到過往種種為了安慰自己而編織的謊言(憶起媽媽曾毒打他,非想像中溫柔),也勇敢地正視了脆弱而陰森的「真我」(保護他人的動機,只是保護自己,因為怕寂寞),頭髮重新變黑,力量也螺旋形上升到更高境界。作者要表達甚麼?所謂最強,不在戰勝他人,而在了解自己;不是不痛不癢的跟自己Say Hi,而是入心入肺、穿腸過肚地凝視醜陋而萬惡的自己──那最親密的他者,腹中的蜈蚣。真正的自我了解,就是落地獄;不敢落地獄的人,唯一的救贖只能是做夢,一場最好永遠不醒的夢。

但金木這一回是真正覺醒了嗎?怎樣才算真正的覺醒?這不單是金木的問題,更是我們人生最根本的問題。

半人半喰種金木研,可能是傳說中最強的「獨眼之王」。

喰種如何抗爭?

在《東京喰種》,世界被喻為「扭曲的鳥籠」,而位於鳥籠頂端,操控着群眾的是一個叫V的神秘組織,其成員既有喰種,亦有人。V建構了無數騙人的表象:如CCG表面對付喰種,又是喰種同黨,彼此達成協議,要維持喰種與人的「平衡」,保障各自的最大利益──根本是反映我們的現實。

底層喰種如何抵抗Big Brother的迫害呢?如果你模仿金木,只是不斷「覺醒」、習武,個人力量確實有所提升,甚至變成「超人」;但很可惜,我們的主角迄今都是個不停被虐的超人,不是斷手斷腳就是被刺穿眼球,慘敗就是他的宿命。其他喰種又如何?SSS級「獨眼之梟」艾特(筆名高槻泉)就選擇組黨,成立「青桐樹」,用非常手段破壞V的「平衡」,意圖創造適合喰種居住的世界。她成功嗎?漫畫連載至今仍未揭曉,正如我們的世界。

對照今日香港,的確可對《東京喰種》作出很多有趣的解讀:喰種像香港人,CCG像CPC(Communist Party of China);和理非非的黑髮金木是左膠,追求力量的白髮金木是勇武派,在comfort zone的佐佐木是離地中產;金木要守護重要的朋友,香港人要守護重要的價值,諸如此類。但這些類比不能為我們提供出路,只是複製現實,所以我大膽提出以下猜想,希望可飛出鳥籠──喰種最大敵人似乎是CCG上層的V,但假如V那位從未登場的首領根本是喰種呢?

將自己變成自己最強的敵人,就無敵了。V最厲害的不是力,是智慧:擅長製造虛假敵人,把群眾注意力引向錯誤方向,自己則置身事外;幾乎任何地方都安插了無間道,由咖啡店老闆芳村到CCG最強搜查官有馬,統統是它下屬,而首領則若存若亡──首領無名,組織無形,神又係佢,鬼又係佢,試問如何對付?所有征伐、掠奪都可能是場左手交右手的大龍鳳,而「劇本」原意只是為了保護某些神聖的東西;如果真是這樣,V立心要守護的,還有誰可以奪去?

現實世界有沒有V呢?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地說:要有非凡的想像力,才可能成為自己的敵人;缺乏想像力,就只能攻擊自己想像的敵人。

融會文學經典

《東京喰種》(尤其是漫畫)最令我嘆賞之處,就是恰到好處地融會文學經典。漫畫第二回以卡夫卡《變形記》比喻金木的存在狀態,固然貼切,更耐人尋味的是在《Re》中出現的卡夫卡寓言〈一頭雜種〉(Eine Kreuzung)。寓言講叙事者飼養一頭半貓半羊的雜種動物,牠在世上沒有任何血親,只本能地依戀養大牠的人,完全呼應着金木處境。牠的雙重性令牠加倍不安,於是寓言最後說:「對這動物來說,屠夫的刀也許是個解脫。」(Vielleicht waere fuer das Tier das Messer des Fleischers eine Erloesung)金木也盼望可以瀟灑的死去,可見這文學典故用得非常妥貼。但作者沒有大鑼大鼓道破寓言含義,只輕描淡寫通過角色(有馬)之口提一提篇名,讓有心人自行意會,暗示手法十分高章。

最後值得一讚的是:漫畫某角色在頸部紋上的拉丁文詩句“Nec possum tecum vivere, nec sine te”,意思是「有你,我不能活;沒有你,我也不能」,語出古羅馬詩人Martial的諷刺詩(漫畫稍為改動了詞序,但不影響意思),拉丁文沒有寫錯。即使在這些細微位,作者也一絲不苟,這就是專業精神了。反觀本地青年政黨在最重要的黨號上亂用拉丁文,還「企定」不改,教人情何以堪?讀書不成,不如多看幾套日本漫畫,開拓一下想像力才去「抗爭」吧。話說回來,「獨眼之梟」艾特成立「青桐樹」時,也不過十四歲,畢竟還是漫畫人物更令我悠然神往。

《東京喰種》的「喰」怎樣讀?

「喰」在古代漢語等同「飧」(粵音「孫」,指「熟食」),亦同「餐」(指「吃」)。「喰種」是作者石田翠杜撰的日文新詞,指「食屍鬼」,所以這個「喰」並非對應「飧」或「餐」,宜從俗讀為「食」。

撰文:馮睎乾

文學手稿編輯,兼職專欄作家及拉丁文、古希臘文教師。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