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繼有懷孕護士返通宵期間中風爆血管後,再有醫護人員準備手術時頭暈不適,要退出手術。出事的為一名瑪麗醫院骨科駐院男醫生,本月11日下午原定要參與一宗手術,術前準備洗手消毒期間感頭暈不適,更需到隔壁病房休息及接受身體檢查,男醫生最終未能參與手術;該醫生當時正當值。
瑪麗醫院證實事件,但未有直接回應不適與當值是否有關,只稱編更、輪休及工時安排均會特別留意,讓員工有足夠休息。
原定擔任手術副刀
事發於本月11日下午3時半,瑪麗醫院一名正當值的骨科駐院男醫生,正準備參與手術,他在手術室的洗手室內表示頭暈不適,要到隔壁病房休息,並由護士替他做血糖及血壓檢查,最後未有參與手術。據了解,該名不適的骨科醫生是手術中的副刀,故負責主刀的醫生可繼續手術,有關手術無受影響。
瑪麗回應查詢時指,該名不適男醫生一直清醒,血糖及血壓正常,診治後無大礙,當日臨床服務亦未受影響。至於該醫生不適前當值了多久、頭暈與當值是否有關、醫生事後繼續工作或請假等,醫院均未有正面回應,只稱其具體情況屬個人私隱,不便透露;又強調關注醫護人員健康狀況,編更、輪休及工時安排均會特別留意,讓員工有足夠休息。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陳沛然醫生指,醫生人手不足,但面對病人及工作量增加,要不停加快工作及提高工作效率;另當值制度多年不變,不少醫生每月當值6至7次、連續做30小時,要解決問題政府需增加資源改善醫療服務,經常性開支必須增加,才能增加醫生人手,但實際上難以實行。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