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不合乎常理、沒有合理解釋的解僱,都教人氣憤難平,這種事情在體壇也有很多。一般機構無理炒人,大多是昏君老細之意向,直接落「柯打」,交由手下之庸才領導者執行;在體育圈子,則不少個案為某僱員(即球員)對其領導者(教練)看不順眼,向老闆扭計,然後教練就走上斷頭台了。
當今體壇,兵大過帥,老闆認為球星才是賣座保證,那就誰執教都一樣嘛。球員清楚遊戲規則,所以,出場時間不夠,投訴;開火權被削,投訴;那一天呼吸得不夠暢順,投訴;教練的戰術不把我當第一進攻點?hea打;老闆見狀,怕怕,寧願棄帥保車。這情況,在NBA中見得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五年前爵士教練史龍離職一幕。
史龍為何會被稱作傳奇教頭?數字不騙人:他帶領爵士23年之久,為北美四大運動中,執教單一球隊時間最長;他領軍贏過1,221場,位列NBA史上第三,也是歷來首個能率領同一支球隊豪取千勝之教練;他執掌爵士23年間,整個聯盟就有245個教練遭辭退,光是快艇就換過13人;他剛執起爵士兵符時,現役球員中有近50人還未出生……
戰績輝煌,為何離開?表面上體面地自行辭職,背後原因,就盛傳是當時的主力球星迪朗威廉士背後發功。是真是假,作為外人的我們自然無法證實;但當史龍於記者會上,老淚縱橫地說因「厭戰」請辭,一個為球隊鞠躬盡瘁廿三載的忠臣突然於季中厭戰?真的很難令人不猜想背後其實另有原因。這個理由,就如因節省開支而把自己的得力助手辭退,難以服眾。
年輕時的拜恩桀驁不馴,跌跌撞撞過幾年,開竅聽從積遜教練一套,才再奪兩冠,躋身傳奇之列。執事者們若有足夠智慧,就知老帥作用之大,不下手中巨星;時間證明一切,在史龍離任沒多久後,連迪朗威廉士都被交易到網隊,至今都沒能贏過甚麼。史龍半生為爵士奮鬥,理應風風光光的退下來,最後卻被如此暴力對待,「死因」不明不白,看在眼裏,難過,更憤怒。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