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來,買樓已成為港人生命中的重中之重。有父蔭的,自然可以輕鬆上車,沒有的,則只能靠自己死慳硬幹去創一片天。不過這難度太高,不少中年已放棄了買樓,轉而成為日韓兩國的長期遊客。
筆者認識一些專業人士,人到中年,工作雖然上了軌道,但傾到買樓就避而不談,但只要將話題轉至旅遊及飲食,就突然成為專家,其中一些單是去日本,每年最少去兩次,至於甚麼潮流名食肆,每周都光顧三幾次以上。穿的用的也是潮流品牌。
事實上,這樣的消費模式,就算不買樓,也會很快掏空自己的資金。一直以來,就有不少因過度簽刷消費而導至破產的個案。反過來看,買了樓的人,消費大多會有節有度,這是港人業主良好的品性。事實上,早於03年,樓價跌了近七成,失業率升至近百分之九,銀主盤去到十萬個,但斷供比例仍相對不多。就當時情況而言,不少人被辭職或減薪,但仍死捱供樓,最終都過了難關。所以買了樓,不少人被迫也要成熟。
如果這是港人特性,在能力範圍下,能夠置業的,都是早好過遲,因為無論男或女,賺到的時候,好自然會超前消費,又或者手痕痕去炒股,但結果都是來去一場空。筆者這樣想,只要樓價不是在頂位的情況下,加上能力又負擔得起,這狀況下,還是早買早着。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