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尊子在「明報」的漫畫專欄只畫了一個小黑點,上寫「經營困難,生意惡做,為東主慳油墨錢,今天只畫一點。」看後不禁大笑。
一張報紙炒人沒問題,炒哪一個也都沒問題,問題是「明報」這次炒人炒得太難看,理由好肉酸。那個馬來總編輯說老闆要編輯部減省8%的開支,因為他和執行總編輯人工最高,結果就把執行總編輯炒了。「明報」有個員工聽了這話就問:「為什麼不炒你自己?」這話問得太不懂事,馬來總編輯不響了。
炒了執行總編輯,是不是就達標了?如果達標了,那就是說執行總編輯的人工剛好佔編輯部開支的8%。總編輯的人工應該比執行總編輯高,假設他比執行總編輯高2%,那他的人工就是整個編輯部開支的10%。那麼光是總編輯和執行總編輯的人工,就佔了編輯部近兩成開支,難怪普通記者、編輯的人工那麼低了。
於是,也就知道這張報紙需要什麼樣的人來做執行總編輯了。這個人,有沒有學識,有沒有理想,有沒有本事,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人工低。人工低,抵得諗,一來可以幫東主省錢,二來自己也立於不敗之地。原來做知識分子報紙,學識盡量高,人工一定要低,高人工高風險,低人工才保險,呵呵,還好我走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