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家向來認為珊瑚是在陽光普照的清澈水域生長,卻意外地在亞馬遜河(Amazon River)昏暗混濁的河口,發現面積達9,300平方公里的大片珊瑚,更有70多種魚類棲息,教專家大吃一驚,但頻繁的鑽油活動正對珊瑚構成威脅。
亞馬遜河每秒水流量高達21萬立方米冠絕全球,一般相信大型河流會令礁石群形成巨大峽谷,不利珊瑚生長,加上大量沉澱物以高速沖出大海令河口水質混濁,陽光無法穿透,難有光合作用,氧氣含量又極少,簡而言之,亞馬遜河口是個「教科書告訴你不可能找到珊瑚的環境」。
生物多樣性團隊詫異
不過美國及巴西一批海洋學家,卻在法屬圭亞那對開的大西洋海域,一直向東南面延約1,200公里至巴西帕拉州及馬拉尼昂州對開,發現大片珊瑚。礙於水質惡劣無法潛水觀察,但透過抽取樣本,發現珊瑚群厚達30米至300米不等,跟其他大型珊瑚群相比屬「貧瘠」,惟生物多樣性不俗,有海扇、黃管海綿、紅藻球,以及73種以肉食品種為主的魚類,令研究團隊目瞪口呆,前天在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公佈結果。
研究帶領人之一,美國喬治亞州大學海洋學家耶格爾(Patricia Yager)直言,這片珊瑚的存在有違專家向來認知,「找到的生物亦是我在歷來遠征所見最棒的」,但同時得到壞消息,就是巴西政府已在亞馬遜河口80個水域批出鑽油活動,當中1/4正在產油的水域更正正在珊瑚群附近,耶格爾指「如此大規模的工業活動將帶來重大環境挑戰,能源企業應進行評估以免釀成破壞」。
英國《衞報》/國家地理雜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