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戲院准帶食物入場

街坊戲院准帶食物入場

【人情味濃】馬鞍山戲院因為一套《十年》人氣急升,但戲院一早已是街坊最愛,只因經營手法別樹一幟,包括因為鮑文範確信「街坊生意畀多7蚊手續費好唔抵」,堅持不設網上預售;又准觀眾帶外來食物入戲院,他說:「睇戲係娛樂,唔使咁多規矩。」有年輕人形容是有人情味的小店,有網友甚至自發為戲院開設非官方面書專頁,每日更新場次,方便街坊。

不捨老爺菲林機

對於戲院,鮑sir很念舊。記者跟隨他走進外人止步的放映室,4架早被淘汰了的老爺菲林機,與4架新型數碼放映機並列。「丟咗佢,放映室會鬆動好多,但又唔捨得。成日話捐去電影資料館同大學,不過近年可能太多戲院執笠,免費畀都冇人要」。他不無遺憾地說。時代在變,一卷卷菲林統統變了數碼盒子,「𠵱家傾緊用衞星傳輸,遲啲連一盒盒都冇埋」。
數十年間,港人的觀影口味變了不少,由80、90年代的娛樂大事,變成2000年老翻橫行,寧願買劣質「人頭版」VCD也不願購票入場,戲院數目亦由119間銳減至現時只剩48間。但鮑sir對未來仍然樂觀:「情侶拍拖都要行街睇戲,上年票房收入係過去十年最好,觀眾都已經返嚟。」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