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香港研發、東莞製造的首輛「香港品牌」電動巴士,去年底在元朗停泊時離奇自焚盡毀。負責研發的生產力促進局完成調查報告,指火警是人為操作問題所致,稱內地製造商的技術人員在去年10月於東莞進行原型車測試時,未有知會局方即自行開啟電池箱進行調試及檢查,但之後沒有還原防水功能,以致電池箱入水短路,局方將向製造商索償。
防水功能受損
涉及操作犯錯的技術人員,是內地製造商環保動力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的人員。調查報告結論排除起火事件,與人為蓄意破壞或電池過度充電有關。
調查小組發現,涉事焚毀的右軚版原型車,於去年11月在香港曾參與多場展覽會及進行路試。環保動力的工作人員為保持外觀潔淨,曾用水喉沖洗車身,其中車尾部份近散熱通風口有可能在沖洗車身時入水。
調查小組估計,近車尾的電池箱因為防水功能受損而入水,令個別電池短路遂起火。
小組提出一系列改善建議,包括建議電池供應商加裝防止擅自開啟電池箱的裝置,以及在放置電池箱的艙內配備獨立自動滅火系統等。環保動力認同調查報告的結論。
生產力促進局指,雖然原型車燒毀,但局方已掌握自行開發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有助推動電動車技術發展和促進電動車普及化。
生產力促進局是於2013年獲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資助,與環保動力合作展開電動巴士研發項目,項目總額3,800萬元,包括設計和製造兩輛作研發、功能檢定及測試使用的原型車。所有測試及研發工作於去年11月底完成。
起火事件發生於去年12月13日,涉事原型車在元朗福喜街車場維修中心停泊,於非行駛及非充電的情況下焚毀。
■記者黎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