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前樓市成交量比較少,樓價持續下跌,但唔係「嘭嘭聲」跌,而係陰啲陰啲咁跌,於是嚇到一啲人中咗籤都唔敢去揀樓(如啟德煥然壹居),世姪女租住咗幾年樓,卒之忍唔住間大廈嘅維修狀態,趁住樓價疲弱,想話試吓盤,買樓自住,打電話搵一位女經紀(以前左丁山介紹俾佢嘅),點知女經紀回覆已經辭咗工,收政府津貼讀緊再培訓課程,讀完就轉行做中醫師助理。
咁又難怪,一手樓盤由兩個大代理集團壟斷,二手樓一個月成交約二千宗,但有三萬七千個註冊地產代理爭生意,爭唔到,冇單開,食西北風咩,及早轉型好過。
賣外國樓啲代理幾乎全部係跨國公司,就繼續頴銀搵到笑騎騎呀,老友Y係大公司董事,見親佢都話生意好景,倫敦、雪梨、曼谷豪宅任左丁山要,假如左丁山出得起錢嘅話。
但呢行樹大有枯枝,呢個行頭亦有人唔係幾老實嘅,一位姓梁嘅讀者來電郵云:
「現在有一事希望左生您報道一下。
事緣本人去年10月曾幫襯本港某號稱代理買賣澳洲地產的公司,辦事處位於港島。簽了正式合約之後又再簽了一份甚麼Offer & Acceptance文件,該文件字裏行間隱含『無冷靜期』的意思,但正式合約之中係講到明『有3日冷靜期』的,而且經現場律師確認的。後來家人反對購買該墨爾本物業,本人經該名律師辦妥3日冷靜期的法律退出安排,但該公司居然表示本人無冷靜期的權利,因為已簽署該份有隱含性條款字眼的文件,於是5萬元的訂位費被該公司扣起不還,投訴消委會都話無道理,消委會同對方交涉佢地態度惡劣不還,向地產監管局反映但這類公司無本地註冊,地監局無符。向原先的律師反映呢?佢居然話唔關佢事,連一封表示對方不按澳洲法例做事是不對的信件也不發給對方和本人,可見這類公司無王管,利用顧客對其信任而劏客,都唔知有幾多人被暗啞底食咗呢啲訂位費。
為了不想繼續有人受傷,在此想透過左生 您的專欄,呼籲想買澳洲或海外物業的人,最重要係親身往當地購買,萬萬不能在本地幫襯這類劏客的代理公司,否則求助無門,吃虧的是自己,損失時間、力氣及金錢。」
現時每個禮拜都有海外物業展銷會,讀者有錢去買之前,最好同屋企開過家庭會議,取得共識,先至好去買樓呀!